四、为了祖国的未来
《公报》怎么写:
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这么说: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党和政府要始终关心各族少年儿童,努力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学习笔记”批注:
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五中全会公报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就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出发,深刻阐释了教育事业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鲜明昭告了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政治承诺,将国家政策基点从确保“学有所教”、“全民教育”的教育机会公平,逐步向“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迈进,不仅让亿万中国人能够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的能力,而且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五、“双创”,不可偏废其一
《公报》怎么写:
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习近平总书记这么说: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
“学习笔记”批注:
创业与创新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创业是逻辑上的先导,有了创业,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氛围和竞争氛围,创新才能成为竞争的强力需要和全面的自觉行动。没有创业形成的氛围,创新更多只会是一种国家行动,而不是贝尔、法拉第、比尔·盖茨、乔布斯们等曾经的草根阶层的行为。创业和创新必须转变我们既有的经济发展方式,改革我们的经济体制。曾经使我们的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模式,随着这种模式赖以发挥作用的条件的不复存在而显得过时,所以,过分陶醉于后发优势,简单地追求速度而忽视了改革,可能会把后发优势变成后发劣势,由于缺少改革所带来的制度性激励,一旦需要创新则措手不及。
六、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
《公报》怎么写:
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这么说: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劳动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活生产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学习笔记”批注:
强调共同富裕就是关注未富者的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