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数量之多、活动之频繁、影响力之深广来衡量,美国智库确实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世界各国学者向往美国智库,以为只有在那里才能感受到世界最前沿的学术氛围。但是,最佳的智库应该有最佳的社会影响,不能只由象牙塔里的几个人来评定。若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美国智库是不是世界上最棒的,就要打一个问号。本文只想就大的方面表达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美国智库为谁说话?
美国智库一直标榜自己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以知识分子的人格为担保,声称只发表自己独立研究得出的看法,不会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到过那些智库的学者也认为,自己得出什么结论,一般不会受到邀请方的干预。
但是这种学术气氛,只不过是一层薄薄的面纱,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在这层面纱的背后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只不过这种作用的表达方式比较委婉和隐蔽而已。美国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左派学者说,他们想写什么,看似无人干预,但渐渐会发现,一些重要的研讨会,你不在邀请之列,或者你在大学的教职下个学期就不再续聘了。而那些符合当权者主流舆论的学者,如新保守派,他们很容易到政府任高职,下台后又总会有一家保守的智库为他们留一个职位。这种无形的力量有效地保证美国的主流舆论掌握在实际统治者的手里。
智库没有经费就无法生存。美国智库主要靠各种基金会和私人捐款维持日常运作。出资人与智库之间是什么关系,其实大家都明白,只是心照不宣而已。出资人一般不会具体就某篇论文的某个观点说三道四,但这个智库的大方向是不会违背出资人意愿的。比如传统基金会是公认的保守观点的大本营,而布鲁金斯学会则反映所谓自由主义的看法。前者亲共和党,后者亲民主党。
美国智库还接受外国的钱。《纽约时报》2014年9月6日刊登埃里克·利普顿等三人的题为《外国势力正在收买智库影响力》的文章说:“据有关研究机构和政府文件披露的信息,自2011年以来,至少有64个外国政府研究机构提供了捐赠。……过去四年里,外国政府机构提供了至少9200万美元的捐款或作出了承诺。”
据美国透明化组织对美国35家智库进行调查的结果,除两家外,其余33家均不公开钱从何而来,具体做了些什么。所以,人们越来越怀疑智库与游说集团之间的界线已模糊不清。有些学者通过发表文章、到国会作听证和与政客来往影响舆论,从而达到影响政策制定的目的。有些学者热衷此道,以至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做学术研究。作家乔治·蒙比尔特在《隐性智库正在危害我们的民主》一文中指出,智库不肯公开捐助者的身份与数量是对民主的伤害,有钱人可以用金钱操纵看似民主的决策。
专门研究外国代理人法律的律师阿莫斯·琼斯说:“坦率地说,我很惊讶的是,支付的金钱、发表的论文以及受影响的政策制定者和政治家之间的关系是如此明确。”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位学者承认,在该学会的一位学者发表批评土耳其的言论后,一个与土耳其政府有明显联系的赞助者中止了对该学会的赞助。
《日本时报》网站2014年8月2日发表《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罗伯特·J·塞缪尔森的一篇文章,题为《美国智库正变成消息商》,他说:“它们现在是消息商,将议程打包并推销给更广泛的公众。传统基金会在兜售信息方面一直干劲十足,并且现在更是如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