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美国智库(2)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美国智库(2)

美国智库在重大问题上很高明吗?

要评价美国的智库是否高明,只有看他们出的主意是否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美国智库的总体成绩是不及格的,甚至可以说很差。这可以从以下五个重大问题上得到验证。

第一,走不出冷战思维,顽固地以意识形态划线,逢共必反。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势不两立的两大意识形态和军事集团垮掉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认为是他们取得了冷战的胜利,历史已经终结了,从此以后只要把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和以西方民主为标志的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便可以实现“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和平”了。这种观念成了美国的最高战略。

回顾近100年的历史,苏联的诞生并非历史的偶然,也不是人为造成的“怪胎”,而是对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无法解决的矛盾的一种回答,是人类为了创建一个更加平等、更加幸福的社会的一次伟大尝试。这种尝试是要走一条人类从来没有走过的新路,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但这种探索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只要有压迫和剥削,人类的这种探求就是压制不住的。从古代的“理想国”到中世纪的乌托邦、“太阳岛”,再到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这种追求一直没有停止过。苏联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次伟大实践,它的历史并非只是西方描写的肃反扩大化和古拉格劳改营,它也创造了许多辉煌,是打败希特勒法西斯的主力。它创建的全民福利制度不但惠及苏联人民,而且迫使西方也不得不加大对福利的投入,而这本不是一心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家心甘情愿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在苏联瓦解后,美国新自由主义思潮泛滥,形成了1%的顶端人士巨富而广大群众工资、福利缩水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一旦资本主义失去制约,将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美国的对华政策也是奉行同样的战略,从内心里他们认为中国是“非我属类”,本能地视中国为对手或敌人,只是因为用战争来解决代价太高,所以转向以“软实力”、“和平演变”为主,最终目的是要在军事强力逼迫下,通过软的手段把中国“纳入西方主流”。西方的智库能跳出这种思维的极少,不是不聪明,而是他们的阶级立场使他们跳不出来。在顽固的新保守派急不可耐地攻击中国的时候,显得温和一点的约瑟夫·奈只是说了一句:“我们要给中国一点时间。”其实就是说:中国迟早会投入美国怀抱的,别太着急。

现在已有少量美国学者反思,认为美国今天处境困难都是因为强行推行民主造成的,但这不是智库的主流声音,右派还在一个劲地鼓吹美国身为“上帝选民”的“世界责任”。他们的意识形态狂热中夹杂着宗教狂热。

第二,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来看,“丢掉了俄罗斯”真是太傻。

苏联的解体,外因是西方的“和平演变”,内因是苏联领导集团已蜕变成背离人民的特殊利益集团,从而从根本上背离了共产党的理想和信念。戈尔巴乔夫写的《新思维》就是一本投降宣言书,公开宣告苏联走错了道路,必须易帜改道,走西方的道路。他和叶利钦都是想真心拥抱西方的代表人物,这给西方送了一个大礼,机会千载难逢,西方当权者没有料到,美国智库也没想到。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来看,他们本可以轻轻松松把俄罗斯纳入西方的轨道,把强敌化为崇拜自己的小朋友,何乐而不为?但是,西方按捺不住独霸世界的利益冲动,从传统的地缘政治战略思想出发,欧盟东扩,北约东扩,咄咄逼人地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他们的战略目的不是要多一个朋友,而是要多一个可供自己榨取利润的、俯首帖耳的小伙计。他们的兴趣是扶植一个从属于西方的、新的买办寡头集团,老百姓有没有饭吃不在考虑之列,当年许下的甜蜜诺言都是口惠而实不至。俄罗斯蹦出一个硬汉普京来,就是俄罗斯人民在上当受骗、民不聊生时对西方的一个回答。现在美国智库在讨论“谁丢掉了俄罗斯?”美国人若不从金融垄断集团的阶级本性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能想得明白吗?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