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习近平主席访美后的中美关系评估
中美皆属大国,有着广泛的利益诉求,因此不可避免有矛盾,有分歧摩擦。但有分歧不一定必然导致冲突对抗为主的两国关系。两国领导人非常清楚在发生分歧时避免冲突、保持合作底线的重要性。中美如何避免“大国政治的悲剧”,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这就要求中美不应选择对抗为特征的零和博弈,恰恰相反,应选择合作为特征的正和博弈。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的演讲中指出的:“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24]同样地,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前夕,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批评共和党人的对华政策时说:“我知道有些人在质疑我们全力欢迎习近平访问的做法,这种观点是非常危险和短视的。”赖斯认为,中美断绝接触与交流的结果更可怕。[25]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在中美利益深度交融的背景下,合作与进步是中美关系的必然出路,中美关系大趋势是必然向前的。
在中美关系发展大局不变的前提下,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达成的共识能否对下任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产生影响?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前就有这样的质疑:奥巴马的任期即将结束,下任总统很可能与奥巴马的中国政策保持距离,习近平主席选择在此时访美是否明智?回答这个疑问,我们可以从反面来设问:如果习近平主席不去美国,中美关系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可以设想,如果两国不保持沟通,随着中美摩擦的增加,一些次要矛盾很有可能发展为引爆中美冲突的火药筒。因此,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两国永恒的外交重点,它不应也不会因为国内政治的变化而改变。正如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多次指出的,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虽然奥巴马的任期将尽,但中美关系的“任期”远远没有结束,中国需要在某些议题上继续保持与美国的沟通,继续夯实和提升原有的合作领域,保持中美关系向前进而不是向后退。这正是习近平主席选择此时出访美国的意义。
当前的中美关系已经是比较稳定和成熟的大国关系,中美既合作又竞争的现状是两国关系“新常态”。在两国关系基础基本夯实的前提下,习近平主席的本次访问成果将为未来一段时间之内的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由于美国国内政治的特性,无论是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当选,下届总统肯定会对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做出调整。美国国内在网络安全、南海问题等方面对中国的批评言辞正在不断增加,他们同样激烈地批评奥巴马政府的中国政策过于软弱。因此,下任美国总统很可能在对华政策方面略转强硬。然而,“强硬”可能是形式上的,也可能是实质上的,这取决于中美在一些敏感议题上的协调程度。如果中美在网络、南海等议题上未能管控分歧,下任美国总统的“强硬”很可能从“言辞”转为“实质”。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正是为了消除可能导致中美关系“恶化”的“肿瘤”议题。中美共同声明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商业窃密,并重建对话机制,这为减少两国在网络领域的摩擦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做出了战略再保证,强调中美在南海的共同利益,这有助于减少美国的误解和误判,从而有效管控分歧,避免中美在南海问题迎头相撞。此次中美在网络、南海等战略领域问题上能够有效管控分歧,扩大合作,以及两军关系的进展,都有助于提前消磨掉导致两国关系恶化的诱因,缓解中美之间正在浮现的安全困境,给中美元首处理两国关系留下足够的缓冲空间,为下个“任期”的中美关系营造良好氛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南海等战略领域问题上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美国对我战略意图误判和错误认知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条件下,不排除美方会试图利用这些问题继续对我施压。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就这些问题与美进行坚定而耐心的沟通和对话,以建设性方式处理分歧,坚定维护我领土主权和合法权益,同时做好危机预防和管控工作,避免突发事故导致危机升级从而影响中美关系大局。
其次,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已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中美在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方面积累的巨大民意基础,中美在联手解决国际问题和全球治理方面积累的相互依存局面,下届美国总统既没有政治动力也没有政治能力去改变两国关系发展的现状。毕竟,任何一位美国领导人都不可能逆历史而行把中美两国拉进冲突的漩涡,不可能逆国家利益而行打破中美合作基础,也不可能逆民意而行中断中美人文交流。相反地,他们只能“顺时而动,顺势而为”,把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继续下去,通过中美两国在战略、经贸、人文和国际层面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也是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对两国关系发展的根本意义。
总的来看,尽管近年来美国对华战略疑虑有所上升,战略上牵制、防范等动作也有所增加,但美国对华战略总体上仍属于对冲战略。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们要更有战略定力,在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要看到中美关系更大的图景,不为一时一事所动,要更有战略耐心,加强战略沟通与交流,避免中美博弈中的误判,提高我引导、塑造美国偏好和行为的能力。未来,我们需要以更高的战略高度和战略耐力,从全局把握中美关系,推动中美关系在积极、稳定的轨道上前进,平衡中美关系在我整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妥善处理分歧,积极拓展合作,增进战略互信,加强中外舆论引导,推动人文交流,厚植中美友好合作的社会和民意基础,积极推动建构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使之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和世界和平的“稳定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