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同步强化的合作与竞争
新型大国关系语境的复杂性实际上折射了中美关系合作与竞争共存的现实性,而且合作与竞争均呈逐步强化或加剧的态势。
(一)合作
1、军事合作成亮点。长期以来中美军事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的薄弱和脆弱环节。2013年庄园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在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同时,还提出积极构建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适应的新型军事关系,有力推动了中美军事交流与合作的快速发展。
高层互访呈现常态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两国国防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相继实现互访,保持了两军高层互动的连续性。中美两军联演联训实现多项历史性突破。2013年11月,中美两军在夏威夷首次举行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这也是中国军队首次踏上美国领土;2014年,中国军队还首次参加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演习和美泰共同主办的“金色眼镜蛇”多国联合军演;同年,中国还与美、澳两国共同举行了中美澳三方联合军演。2015年1月,中美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两军部队又实现了混合编组、联合作业。
军事交流机制日益健全,军事行为规范日趋完善。中美既有的军事交流机制主要包括综合性的国防部副部长级防务磋商、中美战略安全对话和功能性的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人道主义救援减灾交流机制、中美军事环保信息交流机制、中美军舰互访机制等。中美陆军之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规划部与美参联会战略规划与政策部之间也建立了对口交流机制。2014年,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中美两军宣布建立中美两军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公海海域海空军事安全行为准则(海上部分);今年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双方又宣布完成了关于空中相遇安全和危机沟通的新增附件。此外,范长龙访美期间,双方签署了《中美陆军交流与合作对话机制框架文件》,并提出了举行陆上联合演练或比武竞赛等初步设想。至此,中美军事交流机制以及行为准则已基本实现陆海空全覆盖,标志中美军事交流的机制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全球治理成为中美合作的新的增长点。全球治理合作,尤其是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不仅是新型大国关系语境下的突出亮点,它还预示着中美扩大合作的巨大潜能和空间。去年奥巴马总统访华,两国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了各自在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同意共同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于2015年巴黎会议如期达成协议,并加强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尤其是中国首次公开设定碳排放的峰值期限,令世界为之震动。今年习近平主席访美,两国进一步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声明》,美国重申将向绿色气候基金捐资30亿美元的许诺;中国宣布拿出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14]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反映了中美两国为推动巴黎气候大会成功再度作出实质性努力。中美还签署了关于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旨在就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公共卫生、救灾及人道主义援助等更广阔的发展问题开展合作。
3、建设性分歧管控产生实效。近年,网络安全成为近乎引爆中美关系的重大分歧。今年9月,美国媒体披露奥巴马政府准备因黑客问题宣布对中国公司实施制裁,中美网络对抗一触即发。为此,习近平主席委派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访美,与美方就打击网络犯罪进行了深入交流。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双方同意“各自国家政府均不得从事或者在知情情况下支持网络窃取知识产权,包括贸易秘密,以及其他机密商业信息”,[15]建立两国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美有效管控分歧的另一典型案例。美国最初对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一直持抵制态度,原因是美国认为中国试图另立炉灶,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习近平访美,中美双方就此达成共识。中方承诺新成立的金融机构,将与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专业性、透明度、高效率和有效性原则保持一致并遵循现有金融机构的环境和治理高标准;而美国承诺尽快落实2010年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并支持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美围绕亚投行问题而产生的分歧和摩擦由此得到了有效地管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