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镇: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  构建文明富裕繁荣稳定坚强边境堡垒

明光镇: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 构建文明富裕繁荣稳定坚强边境堡垒

明光位于腾北边陲,是腾冲县三个边境乡镇之一,国境线长54.38公里,有6号、7号、8号、9号四个界碑及五条简易通道通往缅甸,国土面积698平方公里,居全县第三,全镇辖9个社区,171个村民小组,2014年末全镇总人口40365人,少数民族3421人,其中傈僳族2727人。设党组织51个,有党员1150名。近年来,明光镇党委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建设坚强的边境线战斗堡垒”这个核心,深入开展边疆党建工作,营造出“边境稳定、民族团结”和“傈汉共发展、同致富、谋和谐”的良好氛围,有力推进了边境民族地区繁荣、和谐、稳定。 

队伍建设是保障,争优创先“强组织”。镇党委以“三培养”为抓手,将一批优秀农村致富带头人、老干部选配为党组织书记、委员,积极把新农村工作队员和边防派出所民警任命为党务书记,在边境地区积极选拔“双语党务工作者”,使之成为农村基层政权的主力军,着力构建“能人治村”格局。理顺基层党组织关系,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上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成立党组织,目前正在筹备在乌龙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步步顺”老布鞋专业合作社中成立党组织的相关事宜,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稳步推进“党组织党员实事承诺制”,将每年每个党组织做四件实事,每名党员(除长期卧病在床的党员)做两件实事作为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以党员先锋队、党员服务队为依托,积极探索有意义的组织生活,在每一件小事和实事中彰显党组织的作用。加大教育培训,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使每位镇村组干部和45岁以下的党员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

旗帜红边强意识,兴边富民“建阵地”。稳步推进“旗帜红边”工程和“感恩教育”,让五星红旗和党旗飘扬在边境一线,极大地激发了全体边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先后投资17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凤凰、中塘、松园、自治、沙河、麻栎、顺龙、东营8个社区的办公综合楼,东山社区村级活动场所正在建设,预计年底竣工,届时,全镇9个社区活动场所将得到高标准建设全覆盖。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凤凰坝心、中塘尖白、自治孔必河等20个村级下设支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凤凰、东营、自治下设支部活动场所全覆盖,距国境线最近的自治村云盘党支部依托集体收入,不等不靠,广大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建设3200平方米的国门党支部,活动场所新貌展现了国家形象、民族特色,提升了群众的国门意识、国家观念。通过不断改善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为农村广大党员群众提供集中学习、开展活动、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主阵地的同时,也进一步树立了基层党组织的良好形象和国门形象。

产业富民得实惠,傈汉团结“求发展”。围绕“两个十万、两个两万、两个品牌”的发展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群众的收入。自治社区党总支书记余华亮率先种植乌龙茶120亩,中塘社区党总支书记段兴禄种植800亩,东营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孟继光成立了佳兴小耳朵猪繁育基地,中塘社区尖白支部书记杨根常种植泡核桃300亩,党员干部营造干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傈汉群众一起干的良好氛围,在他们的带动下,今年,全镇种植烤烟19696亩,实现烟农收入7261万元以上,完成烟叶税及附加税1597.5万元;乌龙茶发展到20335亩,投采14000亩,全年采收鲜叶865吨,实现茶农收入1297万元。泡核桃发展到10.6万亩、红花油茶发展到5.8万亩,部分植株已开花挂果。扶持壮大中药材种植,在凤凰社区以土地流转方式种植三七5000余亩,示范种植了薰衣草、玫瑰花、菊花、续断、川乌、丹参、何首乌等中药材。在巩固提升传统畜牧业的基础上,发展小耳朵猪规模养殖户15户、散养户366户,奶水牛养殖户39户,存栏359头,目前实现畜牧业产值1.7亿元。在退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结合民间工艺,成立 “布布顺”传统老布鞋加工厂,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目前产品已远销昆明、上海。通过党员的带头、示范,全镇呈现出了产业结构合理、产业特色突出,农民增收渠道增多的良好势头。

激励机制增干劲,弘扬文化“聚人心”。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机制,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干部职工的人心。对下设支部书记、委员每人每月补助50—120元,对在编在岗的村医每人每月补助100元。积极探索村组干部绩效补贴办法,通过组织考核、群众评议,对考核为称职以上的村干部给予一次性奖励。强化对村干部和党员的关心、爱护,建立探视慰问制度,逝世老党员所在党支部进行追悼,积极搭建困难党员建档立卡工作,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同时对于困难党员,在市县两级级补助的基础上,对全镇年满70周岁的老党员每人每月给予20元补助。创新服务载体,建立“美丽明光”公众微信平台,帮助17名困难大学生解决了上学难问题,让党员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积极探索边疆民族民间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少数民族民间艺人的培养教育力度。利用刀杆节、阔时节、少数民族运动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表演上刀杆、下火海、射弩、跳嘎、三弦等节目,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自治民族文艺队先后4次承担腾冲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的演出任务,参加保山市首届“木瓜王”三弦舞比赛获一等奖;入党积极分子麻艳聪以优异的成绩入围了《非常6+1》季度总结赛,并被选为第九届民族运动会的“傈僳族之花”;傈僳族党员李国书及女儿李生莲表演的节目《刀锋舞者》,在中央10台“探索与发现”栏目中重播三次,李国书被授予“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荣誉称号;傈僳族“七彩傈傈娃舞蹈队”多次登上北京央视大舞台,傈僳族党员农民画家麻永春作品《欢度新春》在2003年全国农民画联展中荣获金奖;党员代课教师赵雪梅被评为“云南2009真情感动十大人物” 。党员干部积极融入民族民间文化中,用民族语言、民族歌舞积极宣传“延边定居补助”、“新农合代缴”等爱国固边惠民政策和党的方针政策,全面展现基层党建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将“党的声音” 传到家家户户,在丰富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对群众的吸引力,拉近了干群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凝聚了发展合力。同时通过党员的带头,民俗文化表演、“布布顺”老布鞋、傈僳族服饰加工制作等民族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壮大。

集体经济得壮大,群众实惠“促和谐”。通过实施“配强班子、选准路子、摘掉帽子、管好票子、过好日子”的“五子”工程,增加、管好、用好村级集体经济,全镇9个社区率先在全县全部摘掉“空壳村”帽子,目前,全镇9个村集体收入达100万元以上的有2个(凤凰、自治),20—30万元的有2个(中塘、麻栎),10—20万元的有4个(东营、松园、顺龙、沙河),3—5万元的有1个(东山)。同时,积极探索河道砂石管理增加村集体经济的方法,结合“高原农业明光乌龙茶园区”建设,在竹箐、老华寨种植900亩乌龙茶,待见效益时交由各社区100亩进行管理,给各社区壮大村集体经济取一沟源头活水,目前已种植200余亩。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后,解决了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各社区通过自筹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几百万元的“小资金”引来了国家对明光各社区农田水利、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几十亿元的“大投入”,大批项目的实施,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根本性改变,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边境一线各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发展成果。

群防群治保稳定,军民共建“固边疆”。与明光边防派出所、解放军边防三连、自治边境站党支部开展以“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抓、发展共谋、维稳共筑”为主要内容的共建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管边、护边、控边、守边、富边能力。

把维护边境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和党员先锋队、党员服务队。加强对缅形势的研判,积极协助边境站和边防三连维护好边境的安定,定期举办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边民的国家、国防、国土、国民意识,让每一个村民都积极参与到边防工作中,构建紧密的军民联防机制,形成寨寨都是哨所,人人都是哨兵的边境检查格局。党员群众自觉支持和参与守护边境安宁,部队官兵们在农忙或是发生灾害时积极投身支援,军民鱼水情深。在中缅边境2.21、2.08、2.16、3.03等多起重特大森林火灾,驻明军警和广大党员日以继夜,冲锋一线,最终将大火成功扑灭,及时挽救了边民的财产安全,在边境一线构筑起一道钢铁长城。 

通过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边疆党建工作,极大地激活了基层党建活力,全镇呈现组织有活力、党员干事创业有活力、产业发展有活力和一派傈汉团结和谐、境内外同胞和谐、军警民企和谐、边境稳定的良好局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