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贸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者按: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文系统阐释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核心要义与创新突破,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战略应对,并揭示了其引领民族复兴、完善全球治理的深远意义。文章以宏阔的视野、严谨的逻辑,展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立足中国、胸怀天下的理论品格,及其为破解全球治理困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供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经过新时代以来的实践和发展,习近平外交思想日益彰显出与时俱进、引领时代的卓越理论品质,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一、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一)时代背景
1.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其一,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一度出现美国独大、一超多强的局面。进入21世纪,政治多极化加速发展,七国集团(G7)影响力逐步衰退,二十国集团(G20)、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力量版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在30%以上,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引擎,成为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关键力量。
其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联合国和七国集团等机构和组织的协调功能不断弱化,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数字经济进一步加剧全球贫富分化。全球发展动力减退,全球经济治理碎片化风险持续加大,全球发展秩序进入动荡变革期。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要求扩大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制度性权力,国际关系民主化潮流不可阻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其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是百年变局的一个最关键变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技术、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科技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福祉,并成为国家竞争、大国博弈的焦点。
其四,国际政治和社会思潮深刻演变。目前,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民族,文化多样性、多元化特征明显。与百年前相比,发展中国家人口显著增加、城市化比重明显上升,不同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的人群密切交流成为常态,全球信息传播体系从金字塔型逐渐扁平化。移动通信、数字传播无处不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线上消费、网络教育、远程医疗日益增加,极大地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劳动岗位、就业门类、就业结构深刻调整,舆论传播、管理手段、治理方式也明显改变。一些国家政治争斗不止,社会乱象纷呈,民粹主义在全球持续蔓延,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蓬勃生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理解、支持和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正处于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其一,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进入21世纪,中国国力迅速提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业规模和多项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若干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2020年,中国顺利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同时,中国发展也面临新挑战,“近几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由此,中国开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独立自主、加快发展是中国发展的必然方向,当前中国国力提升仍在快速进行中。
其二,中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新时代以来,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动荡变革期特征明显,人类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国秉持更积极的大国责任观,展现了以国际主义和全球视野为支撑的新天下观。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维和摊款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出兵国,加入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推动创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在世界银行投票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均上升至第三位。中国同各国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体现了新形势下中国的新时代观、大格局观和大历史观,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治理话语权。
其三,中国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极富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潮流,赢得了广泛国际赞誉。中国理念越来越成为全球共识,中国方案越来越成为全球行动,中国故事越来越多地成为全球喜闻乐见的资讯。每逢全球出现重大灾难,中国向多国和国际组织提供资金和物资等,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3.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其一,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并发挥引领作用。近代以来,中国在一个多世纪时间里处于“大国棋盘上的棋子”的地位,无法主动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又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孤立,直到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局面才有所改观。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快速发展,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用发展速度和实力证明,大国可以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和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发展模式、中国方案在国际社会越来越被认同,新发展理念开始引领并塑造人类社会发展新未来。
其二,世界得益于中国发展并影响中国。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推动联合国和国际组织机构改革、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是不容忽视的参与方,对联合国维和、反恐、应对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及突发性问题都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反贫困等方面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配合联合国工作。与此同时,在全球化时代下中国深度融入世界,而世界经济变动及不确定性增强、大国关系格局变动、全球反恐形势越来越复杂、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中国周边环境变化等情况,也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不仅是中国自己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世界的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