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马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里程碑(2)

“习马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里程碑(2)

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民进党上台后的“台独”势力猖獗状态,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台政策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在坚决反对“台独”的基础上,突出强调“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共中央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问题上的最突出贡献:

一是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并于2005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制定并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依法制“独”。

二是主动邀请台湾最大在野党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到大陆进行参访,建立党际交流平台。2005年4月至7月,三党主席分别率团先后参访大陆。特别是国共两党会谈公报强调,建立在共同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之上,“促进尽速恢复两岸谈判,共谋两岸人民福祉”、“促进终止敌对状态”、“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促进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等。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之后也表示,支持“胡连会”达成的五项愿景,承诺“只要国民党重新执政,两年内可以完成三通”。事实充分证明,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抛弃前嫌,从两岸大局和民族大义出发,共同迈出的这历史性的一步,不仅打破了两岸僵局,而且开启了1945年重庆谈判后两党60年的再握手。

三是首次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概念,并将和平发展概括为“两岸关系主题”。特别是在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在政治报告中正式呼吁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2008年4月还提出了“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字方针,为实现两岸“三通”与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是重启两岸两会交流机制,将两岸关系推进到“和平发展的轨道”。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执政后,立即开启了与大陆之间的两会交流,一年之内两会共签署了6项协议,标志着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2010年10月两会又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ECFA的签订,实现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两岸关系真正进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

五是全面、系统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在2008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六点意见”: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对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六点意见”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宣言,是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形成的标志。

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轨道,除了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之外,中国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与马英九坚持“九二”共识功不可没。马英九刚刚上台3周,就派出了以江丙坤为首的“海基会”代表团赴大陆与“海协会”进行交流,承诺2年实现“三通”,其结果在2008年底就实现了。2010年12月23号,马英九在接受台湾《联合晚报》的专访时表示,他说,“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基石,没有九二共识两岸关系要和平发展是很大的问号。2012年马英九赢得大选获得连任之后,在当选感言中宣称,说这不是马英九个人的胜利,这是台湾人民的胜利,这是我们一条追求繁荣与和平的台湾路线的胜利。马英九讲的“和平的台湾路线”,就是坚持“九二”共识的路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