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谈创新发展理念(3)

全国政协委员谈创新发展理念(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是有自由的创业创新环境

问:创新不能唾手可得,您认为我们目前创新环境还应如何优化? 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当前最关键的一环是什么?

王光谦:环境是创新萌芽和生长的土壤。国家政策的鼓励,专项资金的扶持,对创新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而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对创新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创新虽然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创新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新技术往往在婴儿时期是比不过成熟的老技术。但是只要给予足够的耐心,一定能看到新技术无可限量的未来。如果整个社会和人文气氛都是只看眼前利益和短期效益,创新很难完成。只有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从“利益”转变成“益利”时,即不追求眼前利的回报,而是把长远的发展和益处放在首要考虑的地位时,就会为创新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力量和决定因素,当前最关键的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国拥有两千多万人的各类人才队伍。但我们仍然十分缺少创新人才。我们需要在创新的旗帜下,激发人才的热情,解放对人才的束缚,创造一切条件让各类人才在不断创新中得到自我实现。同时,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要积累创新所必备的知识,又不被书本条框禁锢,引导激发人的创新能力,竭力避免在教育过程中让青少年失去探索的兴趣。

迟福林: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就要从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出发,把创新的精神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实现各方面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从现实情况看,创新还面临多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通过改革破解制度障碍。例如,产学研脱节现象未得到根本解决。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77%,仅比2000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新机遇,关键因素就是要创造更良好的创新社会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是有自由的创业创新环境。在营造自由创新创业环境上,非常重要的是全面实行负面清单,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不仅支持创新创业,还可引进更多的创新创业。比如在商事登记改革制度基础上,探索实现企业自主登记制度,这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吸引更多企业来创新创业。

王怀超:任何一次社会变革无不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往往决定着社会变革的深度。

就整体而言,我国社会科学界思想还不够解放,各种报章、杂志、书籍,充满回顾性、注释性、宣传性的东西,有很多低层次的重复,无病呻吟,自说自话。理论创新成果不多,原创性成果更少。理论创新的速度和成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实践需要。

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的现状与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不相符合,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相距甚远。其突出问题是,全国社会科学界中青年学者较少,领军人才缺乏,有科研含量的学术论著少。鉴于此,必须迅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中青年学者的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氛围、机制和条件。花大力气造就一批社会科学界各学科的中青年理论家,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学术研究骨干,这是理论创新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