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塔西佗道德立法难题

解读塔西佗道德立法难题

原题:塔西佗道德立法难题

古罗马文史中最出色的作品被公认为出自塔西佗·科纳留·普布留之手,他是欧洲文明漫长的自我批判传统的先驱。

塔西佗生活于1世纪,正值古罗马盛极而衰。在代表作《编年史》中,他反思帝国体制与共和主义自由之间的关系,这一思考秉承了古罗马文史家加图、撒路斯特、李维等所特有的道德思辨传统,沿用了以道德风尚来评判政治生活的思想路径。与之相应,统治与立法的问题往往也被道德化。道德立法成为塔西佗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对他而言,道德立法还需经受法理性的思辨。

绝对权力导致法律瘫痪

塔西佗未否定过罗马道德立法的现实必要。《编年史》中的罗马帝国是丧失美德、严重腐败的社会。财富从被征服的世界蜂拥而入:挥金如土、夸富摆阔,在声色犬马的社交活动中,铺张浪费的习气蔚然成风。奢侈之风也蔓延到军队中,《历史》记载,士兵的腐化更削弱了帝国的军事能力。塔西佗认为,导致罗马社会道德败坏的首要原因就是权力的集中。在《编年史》中,塔西佗已经察觉到从奥古斯都的元首制到继承者提比略对于绝对权力的野心和这一权力变化的趋向。提比略身边的谄媚者和佞臣既受到绝对权力的道德腐蚀,也纵容了绝对权力的危害。塔西佗第一次向人们展示权力腐蚀的后果:法律的瘫痪和公民道德的败坏。

扩张时代的终结是导致罗马道德习俗败坏的另一原因。在西方文史传统中,塔西佗的思想是有名的模棱两可,但他始终明确反对罗马公民之间的内战:对外战争能够巩固罗马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内战则激发了罗马人一切恶劣品质。对外战争的结束意味罗马不得不抛弃几百年来的城邦战争传统;帝国新生伴随着公民内战。

马基雅维利的《论李维》及后来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在什么造就了罗马共和国这一伟大的问题上,也秉承了塔西佗的思路:共和自由靠美德维持,而美德从根本上来自于长期的战争状态和国家的贫穷。当战争终结,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受保护国不断向罗马进贡从而带来丰裕的物质享乐,那么罗马古老的美德也就消失了。因此,统治者此时面临两种选择:要么用立法配合强力扭转局面,为了让国家状况有所好转,必须在制度、法律上进行根本转变,以适应新的习俗,像奥古斯都那样;要么放任不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