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新形势(2)

准确把握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新形势(2)

二、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新特点

当前,对于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呈现出三个新特点、新趋势。

1、从“阵地争夺”到“话题抢夺”

在互联网普及应用的初期,新浪、搜狐、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把持了主要的网络阵地,网络阵地的拥有者享有话语权优势地位。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移动平台、大众媒体、社交网络等全方位集成,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交互性、实时性、整合性等全面增强。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所造成的影响不再仅仅局限于通过掌握某一特定的阵地来实现,而更多的是通过争夺议程设置的优先权。在2015年5月2日发生的“徐纯合事件”中,由于事发后近两周安庆警方都没有将事件始末完整公布,导致“上访”、“警察枪杀百姓”、“老母幼女目睹一切”等概念先入为主地成为舆论主流,非主流意识形态和反主流意识形态趁势而起,利用事先“设置”好的“议程”不仅使当事警察遭到网络暴力的围攻,而且让当地政府与官员受到极大困扰,使舆论朝着“仇官”、“仇政府”的方向发展。尽管5月14日安庆警方公布的监控视频和调查结果使舆情出现了大的逆转,但仍然有不少人相信“枪杀访民”的谣言,对政府不满、人权拷问以及法律质疑的声音仍不时出现。类似如2014年发生的昆明火车站暴徒砍人事件、巴州轮台县爆炸袭击案件等,无一不显示“话题抢夺”已经成为左右舆论走向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成为争夺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新特点。

2、从“自在”状态到“自为”状态

在话语渠道打开阀门之初,由于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纷繁复杂、泥沙俱下,人们容易感到疑惑与迷失,因而形成的思想观念及话语表达也极不稳定,主要呈现出自发性和非理性的特点。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由原先不自觉的“自在”状态转变为今天有意识的“自为”状态。值得高度警惕的是,某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已经站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面,企图解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正能量。近年来,对于诸如中国道路、国家政策,以及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领袖毛泽东、私有制与阶级、中国特色与“普世价值”等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止,谣传“刘胡兰是小三”、“董存瑞炸碉堡是凭空捏造”、“雷锋典型系虚构”等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互联网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的严峻态势。

3、从“完整叙事”到“碎片传播”

当下的互联网传播突破了从前中心化传播一对多、点对面的单向模式,话语传播的交互性、分众化日益明显。在这样一个阶段,互联网上的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为使话语在更广泛的范围传播和产生影响,话语主体常常从完整叙事中抓取博人眼球的只言片语进行大肆渲染,解构和颠覆原有的内容和意义,使网络传播的内容趋于碎片化,“标题党”就是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形式。一些文章被部分网站恶意肢解成完全与原意不同的话题,“大V”、“公知”趁势而为、疯狂围剿,在互联网空间不断制造一些话题事件,影响社会舆论。前不久,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所著的“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历史清醒”一文,标题被篡改为“盲目追求真相不讲立场就是历史虚无主义”,一些网络“大V”不经核实随意转载或发表评论,极大地误导了舆论。可以说,对于“碎片传播”方式的把握,已经成为争夺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一个新聚焦点和新特点。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