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2)

着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2)

释放创新红利,培育开放产业“大集群”。近年来,尽管长沙对外贸易表现出“总量扩张、增长加速”的良好态势,但仍存在主体不够强、结构不够优、层次不够高等发展瓶颈。要抢抓全球产业重新布局的重大机遇,发挥工程机械、节能环保、产业化住宅等产业的竞争优势,推动出口加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全力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技术“走出去”。要充分发挥湘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功能区的产业集聚作用,突出产业链招商、专业型招商、常态化招商,引进产业链前端、价值链高端的优质项目,通过“引进来”形成大产业集群,推动我市园区经济早日融入全国、全球经济体系。特别是要以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创新技术形态、企业业态和商业模式,打破和消除交易的时空距离,努力向“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

传承历史文化,建设人文交流“大品牌”。近年来,湘绣、湘瓷、湘书、湘版动漫、湘产烟花等湖南文化产品,结伴走出国门,打造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湖南样本”。长沙作为省会城市,要进一步大力参与国家层面的中国四海同春、欢乐春节、“亲情中华”等文化品牌交流活动,充分利用湖南卫视、中南传媒的平台优势和湖湘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与世界各国在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特色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要利用长沙现有国外人才培训教育基地的条件,鼓励支持省内有实力的院校、职业院校开展境外办学和职业教育合作,加强与境外合作国家间的学术交流。要推动重点国家和地区在长沙设立领事馆、官方经贸促进机构,积极扶持境内外长沙同乡会、联谊会、商会等组织的建设发展,打通长沙与国际交流、交往的直接通道,实现更高、更宽层面的开放合作。

强化支撑保障,营造开放发展“大环境”。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要汇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把解放思想作为开路先锋,切实强化责任担当,通过建机制、重服务、破瓶颈,构建党政齐抓、部门协作、要素倾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举市开放体制。要按照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软环境”标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纵向的和横向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流程清单都建起来,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建立大开放的营商环境。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支敢想敢试敢创新、敢闯敢干敢担当的高素质开放型经济专业人才队伍,使开放成为青年才俊的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风尚。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