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联邦最高法院面临两难选择,若判加州大学胜诉,则意味着违背美国联邦宪法第14条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条款;若判贝基胜诉,则意味着间接宣判“平权法案”违宪,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权运动的“里程碑”将在风雨中飘摇。1978年6月,大法官鲍威尔使用了双重判决:校方有权制定灵活的入学政策;但在招生过程中使用配额,则违背了第14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暧昧的双重判决暂时平息了“平权法案”招生政策引起的纷争,但随后诸如密歇根大学诉讼案、德州大学诉讼案等类似诉讼重新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关于“平权法案”存废的争论依然继续。
曾经闪耀公平之光的“平权法案”不断遭遇质疑,以至于有些州重新审视其存在的必要性。加州于1996年11月通过了209法案,宣布取消配额制,禁止州立大学在招生中考虑族裔、肤色、性别等因素,由此成为废除“平权法案”的排头兵。随后这种做法也逐渐蔓延至其他州,迄今为止,已经有八个州明确禁止在州立大学录取中施行“平权法案”。
美国社会与半个世纪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种族构成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白人在过去几百年间一直占据社会优势,但随着白人比例逐渐下降,这种优势还会持续吗?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14年的报告,全美的白人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在夏威夷、加州、德州、新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特区,少数族裔已经占据了多数,预测到2044年,美国超过一半的人口将来自少数族裔。而皮尤研究中心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其认为到2050年白人的比例会下降到47%。问题是当白人也成为少数族裔时,他们可以享受“平权法案”的优待吗?
悄然而至的变化远远不止白人比例下降这么简单,除却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冲突,不同少数族裔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在逐渐增多。人口比例及社会结构的变化使种族问题愈发敏感,一不小心它就会成为政治上的“雷区”。
时至今日,美国“平权法案”的存废之争仍旧吵得不可开交,在种族问题上平等与公平这两大基本价值还在相互博弈。但毫无疑问的是,美国社会将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挑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正义的衡平点难之又难,仅仅依靠“平权法案”恐怕已经无法应付这些新现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