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摘要:扶贫资源投向谁,让哪些人得到有限的资源,即如何确定扶贫的对象或资源的瞄准机制始终是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国家扶贫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找到穷人,让他们能够真正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好处,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2014年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新治贫之道和工作机制,目的就是要将国家有限的扶贫资源精确地瞄准到最需要的贫困群体,从而最大限度的消除精英捕获所带来的政策和资源偏离。然而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彻底解决精英捕获问题还存在一些难题和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地正视和面对。

扶贫资源投向谁,让哪些人得到有限的资源,即如何确定扶贫的对象或资源的瞄准机制始终是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国家扶贫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找到穷人,让他们能够真正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好处,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m_%B3%FE%CC%EC%BD%F0%B1%A820140126a0002_1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政策的历程,可以发现,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政策及其瞄准机制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在确定扶贫对象上,经历了从1982年国家对“三西”地区的扶贫到对18个连片贫困区的投入,从1986年331个国定贫困县的确定到“八七扶贫攻坚” 期间592个国家贫困县的调整,再到2002年全国14.8万个贫困村的确定,都说明了随着贫困监测水平的提高,贫困目标的锁定越来越精确、越来越具体。

理论上来说,在扶贫工作中将对象下移到村一级,应该能够发挥政策的效益,使贫困户真正受益。但是大量研究发现,这一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解决贫困农户被排斥在享受扶贫资源之外的问题,大量的扶贫资源仍然被富裕农户所获取,扶贫资源没有发挥最大的效应。

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的团队通过在广西 、宁夏 、江西和云南的调研发现,目前,国家扶贫项目对贫困群体的覆盖率只有16%,对中等户与富裕户的覆盖率则分别为 51%和 33%。根据研究显示,在一些农村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门槛效应”。这类项目包括产业发展项目、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等,都需要农户承担配套资金,贫困农户不具备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而被排斥在外,富裕农户在争取这些项目资金的时候具有竞争优势。通过对云、贵 、川三省 60个村1200户的调查也发现,2013年建档的农户中,40%的农户收入高于贫困线,而在非建档的农户中, 58%的农户收入低于贫困线。这说明,“扶富不扶贫”这种扶贫资源和政策严重倾斜甚至异化的精英捕获现象,在农村扶贫工作的一定范围内是真实存在的,这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其他学者的研究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学者张倩在关于内蒙古牧区贫富分化的研究中发现,贫困陷阱和精英捕获的同时作用,导致当地贫富分化越来越显著,一些牧户基于其经济和社会资本获得更多项目支持,抗灾能力增强;而另一些牧户却由于基础设施差和资金缺乏等原因,牲畜越来越少,最终成为无畜户。

在以往瞄准区域和县为扶贫开发目标的过程中,我国主要是在这些贫困区域和贫困县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到户项目(如水窖、沼气)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按理来说,这些会给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原因就在于贫困户由于缺少配套资金和必要的商业头脑很难利用基础设施的完善(如道路)来提高经济收入,往往获利的是富裕农户。甚至在到户项目中由于缺乏必要的配套资金,而让扶贫资源流入到比较富裕的农户之中。金融性的政策扶持更是如此,因为需要抵押和担保,贫困户往往因不具备条件而被排斥在利好政策之外。此外,在异地扶贫搬迁等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贫困户因缺少配套资金,能够真正享受到的就更是少之又少。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