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发展的天下情怀
开放发展仅从经济技术角度看待远远不够,必须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中去领悟、去把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可期的未来可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变得空前紧密,中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依靠、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仅要看到我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要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达则兼济天下,我们提出的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可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当前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 同时也是受益者。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改革完善,推动它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前提是要加强接轨和深入互动,这需要层次更高、程度更深的开放。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都是开放、透明、包容的,既在很多方面借鉴了现有的做法,同时还有所突破和创新。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
全球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具有很强跨国界外部性的商品、资源、服务等。经济全球化的紧密联系以及全球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对这些公共产品需求很旺。国际惯例上,那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强大的国家,是全球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有能力提供并正在提供更多的全球公共产品。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了引进外资,已经从一个商品输出大国变成资本输出大国。中国近年来提出的倡议和主张,比如“一带一路”,就是致力于为区域内国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密切人文交流等,本质上就是提供公共产品。“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其中一些国家与中国具有经济互补性,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政府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设立中国与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并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等。随着中国实力上升,我们将逐步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责任,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开放发展就是要在互利共赢中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当前,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合作共赢成为大国之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彼此关系的最大公约数。在这样的世界中,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只有世界好,中国才能好。开放发展要互利共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三人行必有我师。互相开放,互通有无,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突出优势是处于全球产业链中游,高铁、核电、汽车等一大批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性价比好,符合很多国家需求和承接能力。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超过5亿人次。这对世界经济发展都是重要的机遇。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中国发展必将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也将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