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身形象的转换: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避免掉入“塔西佗陷阱”
在西方政治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塔西佗陷阱”,其意是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都会同样得罪人民”。[6]要想通过简政放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公信力建设,从自身内部重新塑造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实现自身形象的转换,避免掉入“塔西佗陷阱”而形成恶性循环。
“现代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通过自身的一系列施政理念、制度机制、执行成效等取得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7](p48)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讲,政府公信力就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出台各项政策、处理各种问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对政府机构自身运转和权力运行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政无信不威。”政府公信力,“是现代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源泉,也是现代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一种庞大的无形资源。”[7](p48)它体现了政府机构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和服务程度等。政府一旦失去公信力,就会象“蝴蝶效应”一样,一件小事没有处理好、解决好,就会被不断放大,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不仅会增加治理成本,群众还不会认可。要塑造政府公信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政府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甚至与民争利,否则就会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造成政务诚信下降甚至缺失。通过简政放权的制度框架的设计与完善,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理好自身与市场、自身与社会的关系,真正把自身打造成“尊重市场、尊重社会、尊重地方”的服务型政府。另外,推进政府诚信建设,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大大提高失信成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依法依规将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纳入档案,将公务员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6]这是政府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措施不能束之高阁,必须切实贯彻执行,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通过诚信制度体系和信用信息系统的完善,通过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健全,通过失信问责机制甚至退出机制的建立,真正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
(作者单位:中共长春市委党校社会与文化教研部)
【参考文献】
[1]唐铁汉.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M].北京: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2005-08-01.
[2]郭人菡.基于“权力清单”、“权利清单”和“负面清单”的简政放权模式分析[J].吉林:行政与法,2014,(7).
[3]严仍昱.社会治理创新视阈下的简政放权[J].北京:理论视野,2014,(12).
[4]戢浩飞.简政放权路线图[J].福建:人民政坛,2014,(5).
[5]郭人菡.简政放权的法治维度分析——基于“权力清单”、“权利清单”和“负面清单”的思考[J].浙江: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6).
[6]周望,孔新峰.深耕“政无信不立” 避免“塔西佗陷阱”[J].北京:光明日报,2014-10-11,第006版.
[7]杨宁,孟财.从公信力建设入手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J].江苏: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