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欧洲社会近年来的文明对峙和排外主义上升,刺激和伤害了欧洲穆斯林。近年来,西方连续发生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事件,《查理周刊》事件的发端就是刊登了此类“大不敬”的漫画。欧洲国家限制建造清真寺等针对穆斯林政策,引发当地穆斯林抗议和反弹。中东和北非穆斯林大量涌入,引发欧洲排外民族主义情绪、极端右翼势力力借机扩大影响。一些伊斯兰宗教势力也针锋相对,煽动欧洲穆斯林对政府和社会仇视。
再次,欧洲在警力、安防和反恐情报方面防备相对松懈,给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作为恐怖组织的首要袭击目标,美国近年来不断提升本土化安全。随之产生了“挤出效应”,迫使恐怖组织将重点转向欧洲。较之于美国,欧洲申根条约成员国实行边境开放,人员自由流动,来自中东、北非难民和移民中混入不少宗教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加之欧洲各国安全监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边界管理,就为恐怖分子策划实施恐怖袭击提供了便利。
反恐前景:并不乐观
巴黎袭恐事件案发于欧洲中心城市,对法国民众及世界人民心理造成极大冲击,也拉响了欧洲和全球反恐警报。目前,事件后续影响仍在发酵中,欧洲国家深切意识到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也有志于凝聚社会共识、加强反恐能力。但是,欧洲反恐形势面临着不少问题。
反恐会不会“越反越恐”?法国誓言将进行反恐战争并将彻底消灭“伊斯兰国”,而极端恐怖组织则扬言要发动更多针对西方的恐怖主义。随着“伊斯兰国”遭受军事打击压力上升,其武装分子“化整为零”,在域外国家制造更多的恐怖袭击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据报道,来自欧洲的“伊斯兰国”圣战分子约3000人。这些人如果回流到欧洲,将成为可能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他们凭借身份、语言、熟悉环境等优势,令欧洲警方防不胜防。
反恐政策协调不易。欧盟内部任命了反恐协调员,但主要反恐力量仍集中在欧洲各国政府手中,各国面临的恐怖威胁评估不同,在情报交流上仍存在顾虑,在如何分担反恐资金方面意见不一,在统一行动上更是各有打算。
反恐可能引发更大难民潮。巴黎事件后,欧洲社会愈发谈“伊斯兰”色变,穆斯林和主流族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右翼保守势力更加得势,社会反移民政策呼声不断提高。这导致欧盟内部寻求统一难民政策难上加难。波兰候任欧洲事务部长就表示,鉴于恐袭事件后的新局势,波兰不可能按照欧盟配额标准接收难民。德国、瑞典等主要难民接收国因内部社会和政治压力上升,极有可能收紧现有的移民政策。反之,欧洲在难民政策问题上的调整,又会加大土耳其、黎巴嫩、约旦、埃及等国原本就不堪重负的难民压力,引发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
此外,欧洲反恐升级将与中东地区局部冲突之间产生某种联动关系,其“共振”和叠加效应将更加明显,对全球反恐及欧洲、中东地区形势发展带来更加复杂深刻的影响和变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