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的发展理念开创精神文明创建新局面

以新的发展理念开创精神文明创建新局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是改善城乡面貌、弘扬时代新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创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创建实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精神文明创建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工作手段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际,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注重系统性设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必须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系统推动文明创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匹配、道德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市民素质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裂变式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消费习惯。强化“互联网+”的观念,充分发挥互联网即时性、交互性优势,变单向灌输为互动交流,变无差别传播为分众式引导,增强精神文明创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占领微信、微博、QQ群等新媒体,抓住网上社交平台和人们之间的“黏性关系”,开展网络文明传播行动,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文明理念、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载体。

实行项目化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必须具体抓、抓深入。善于借鉴经济工作方法,采取项目制方式,把原则要求变成有形、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在、能落地的工作项目,实行精细化管理,制定奖惩措施,明确责任人、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间,做到事前有规划、事中有调控、事后有评估,实现创建工作效率最高化、效能最佳化、成果最大化。

强化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创建均衡。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精神文明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总揽全局、整体推进,力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文明创建各个领域之间同步协调、均衡发展。

处理好物与人的关系。精神文明创建具有两重属性,既要改造客观世界,又要改造主观世界,做到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建设一起抓,实现物与人的有机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体现宜居、畅通、平安、健康等人文功能,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创造良好物质条件。要以铸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振精气神,培育新风尚。

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城市,难点在农村。坚持“两条腿走路”,农村要大力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推动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小城镇创建;城市要将触角延伸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科技创新单位,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共发展、共繁荣。广泛开展城市文明单位与农村结对共建,有效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处理好网下与网上的关系。当前,我国网民约6.5亿、手机用户12.5亿,上网、用网成为人们生活常态。深化精神文明创建,网络不能成为荒芜之地。要将现实社会中的创建触角、工作平台延伸至网络空间,将线下开展的创建活动搬到线上推动,实现网络领域与现实生活领域文明风尚建设的良性互动。大力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网络有害信息专项整治,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丰富创建内涵。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