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撰文释惑全球增长动力源 (2)

总理撰文释惑全球增长动力源 (2)

两大引擎确保中国增长动力平稳

“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在这样的体量基础上继续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是不可持续的。”对于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阵痛,李克强坦然面对。

传统增长动力减缓的同时,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认为,改革、创业、创新等,要成为取代传统增长动力的新引擎,还需要很长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以什么样的动力来支撑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不得不直面的难题。迈过这道坎,中国经济无疑将会开启新的境界,世界上不少国家遭遇的中等收入陷阱也就能够顺利跨越。

“我们要通过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尽快构建起一个大幅度增加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的可持续增长新模式,更加关注社会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这是李克强对中国增长走向的高度概括。

新引擎方面,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潮,全面激活社会经济细胞。以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等拓宽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这也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9月,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065.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5.8%;注册资本(金)20.7万亿元,增长40.9%。其中,企业315.9万户,同比增长19.3%,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16万户。

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的增长支撑,有研究人士甚至将其看作是中国经济的一张王牌。一个直观的体现是,根据前三季度新增市场主体增长速度以及企业运营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推算,创业创新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左右。

向东也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政府简化审批、放宽准入,催生小企业“铺天盖地”涌现,不仅可以更好激发群众创造力、带动就业,而且有利于提高社会化协作配套水平,促进大企业“顶天立地”。而明天的大企业也会从今天的小企业中成长壮大而来。

在李克强的视野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小微企业生存和兴盛之道,大企业也要用“双创”与小企业更好对接,合作放出创业创新的连环炮,放大“双创”效应。要让各类企业共同撑起中国经济的蓝天。

传统引擎方面,则是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既拉动有效需求,又可以改善民生。李克强提到,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寻找新的增长点,也包括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中国规模庞大的工业部门仍是中国增长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权威人士对本刊表示,从实际情况看,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传统“铁公机”这张牌已打不起来。要避免中国经济出现失速情况,需要想方设法减缓传统动力下降的速度,给新动力的成长留出时间和空间。“实现这一目标的举措便是对传统增长动力进行改造升级,努力推动‘中国制造’更上层楼。‘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都是这一层面的战略考量。”

在受访专家看来,供给侧改革为打造传统引擎提供了新思路。王军表示,消费、投资、出口仍旧很重要,但需要从过去纠结于需求端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匹配,与结构调整、产能过剩化解缓慢等密切相关。

此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已经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王军认为有两大关键点:一是通过减税切实减轻企业、居民税赋,释放供给活力;二是简政放权。“这就要求政府切实做到总理提出的‘宏观经济调控者、公平竞争的有效监督者、改革的推动者,并在系统性风险冒头时果断加以应对’。”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