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的历史特点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紧迫感

把握新的历史特点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紧迫感

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论述,让我们联想到总书记另外两个重要论断,一是“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二是要“清醒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这里的逻辑关系可以理解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而“变与不变”是搞清楚新的历史特点,进而深刻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和进行伟大斗争现实紧迫性的重要方法。

从世情的变与不变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没有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变,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没有变。但是,必须看到,在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国际形势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期,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明显增大。在政治上,西方国家把中国的和平崛起视为对其制度和价值观的威胁,对中国的发展设置种种国际障碍。这意味着,我们国家的发展、我们党的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严峻挑战。

从国情的变与不变看。把握国情,有两个最重要最基本的视角: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当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跨度内存在着若干个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着与以往阶段不同的特征和要求,因此不能把前一个阶段的理念、思路和办法简单地延续或移植到后一个阶段。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而从另一面看,党的八大作出这一判断几十年过去了,无论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是社会生产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表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种动态中的差异和不平衡,在不同阶段表现为具有不同内涵和层次的矛盾关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前阶段,人们的需求水平更高,需求结构更加多样,社会生产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方面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趋势新特点。基于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内涵的新变化,加上国际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对其他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我们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意味着,在新常态背景下,我们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执政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从党情的变与不变看。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没有变也不会变,但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一个鲜明取向是越来越重视规律性、科学化和法治化。看党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立场没有变,人民群众拥护党的领导的社会主流也没有变,但群众工作面临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逐渐从单纯的情感认同向法理认同、利益认同转变,诉求也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随着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的日益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价标准更高了,监督意识更强了。这意味着,新形势下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不仅变得更加重要更加紧迫,而且难度也日益加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