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着力点(2)

“十三五”时期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着力点(2)

第二,深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构建绿色工业体系。继续按照“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进一步淘汰电力、钢铁、焦化、建材、电石、有色金属等行业的落后产能;通过结构调整,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改造升级。应以技术升级改造和淘汰落后为切入点,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打通传统产业与绿色技术之间的通道,逐步将绿色技术、绿色工艺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环节;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绿色增长点。依托《中国制造2025》,将规划重点领域作为加快工业绿色转型的突破口。同时,深入研究绿色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市场化前景,创造适合绿色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加快新型绿色产品产业化。

第三,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绿色制造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尽快建立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对现行标准进行全面清查和评价,按照绿色和可持续的原则,对原有标准进行补充修订,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标准制定,并严格实行标准管理。积极参与并主导绿色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中国绿色标准国际化。

第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加大对绿色制造资金支持。引导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参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绿色转型和低碳改造提供适用的金融信贷产品,积极利用风险资金、私募基金等新型融资手段,探索建立适合产业绿色发展的风险投资市场。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担保机构等为中小企业绿色创新与低碳转型提供便捷、优惠的担保服务和信贷支持。

第五,大力发展绿色运输,推动绿色物流发展。根据我国国情,通过多式联运、共同配送和信息网络等方式实现运输环节的绿色化;建立绿色仓储体系,合理规划仓储布局,实现仓储设施绿色化利用;规范绿色包装,推进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的绿色化;鼓励绿色回收,回收产品设计要符合快速拆卸的要求,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从事回收技术的专项研发,建立相关的拆卸和回收生产线,建立针对主要用户市场的回收基地。同时,扶持专业回收机构和公司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综合利用服务,提高回收利用的范围和比率。

第六,启动政府绿色采购工程,引导绿色消费行为。完善《政府采购法》,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工程,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绿色标识作为制定绿色采购产品目录和指南的基础依据,分行业、分产品制定并发布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责任和义务、奖励和惩罚予以明确规定,带动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将绿色营销与产品战略相结合,在宣传新上市的绿色产品时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习惯。

第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企业绿色经营管理创新。各行业协(商)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深入调研行业绿色转型的资金需求、技术条件和体制障碍,全面评估行业绿色转型的成本与收益,及时反映企业的政策诉求,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利用政府补贴等财政手段,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自主投入,激发企业绿色发展潜力,促进企业绿色经营管理创新;加强企业与环境监管部门合作,环境监管部门应与行业协会共同督促企业加强环保自律,并通过与单个企业或企业团体签订“绿色行动协议”等方式,鼓励企业自主建立全流程的绿色管理和自查制度,引导企业主动实践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

第八,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绿色制造提供人才保障。把人才培养作为绿色制造体系的重要举措,根据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培养具有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的决策人才,以及掌握高端技术的研发人才等。“十三五”时期,一方面,通过整合国内相关研究和教学力量,开展短期专业技能培训,迅速提高资源评价、装备制造、监测认证、项目管理等领域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推动各类高校开设与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管理有关的专业,夯实人才基础,逐步建立绿色转型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和紧缺人才引进战略机制,为中国工业的健康、自主、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积极创造绿色就业岗位,并为传统领域从业人员转向绿色岗位提供各种转岗培训。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