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回顾 (3)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回顾 (3)

三、历史研究,还需借古喻今

【背景】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摘录】

长期以来,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研究,党史部门、军史部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宣传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做了很大努力。同时,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

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要从总体上把握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重大关系。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

……

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同时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寻访,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

【学习笔记批注】

历史昭示现实与未来。深入研究抗日战争历史的种种宏观与微观,并不仅仅为了让人们铭记那一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更是有力阐述了中国由衰转盛的历史关节点,并为当下中国提高世界领域内的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合法性方面的论证。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签字后,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显示出重要的军事价值,由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才使中国取得了在国际事务中相应的发言权。近年来,对于中国的抗战如何牵制日军主力向东南亚的转移及与德国的配合;中国的持久抗战如何导致日本陆军主力改变实施进攻苏联的战略,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中国如何在本身承受巨大军事压力的情况下,派出中国远征军协助英军在缅甸作战;以中国军队为主体的盟军如何在缅北最早发起反攻;中国战场如何与太平洋战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互相支持等,越来越成为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这些课题,使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机地融合起来,不仅深化了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论证了抗日战争是中国从弱到强的转折点,是中国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的浴血奋战不容质疑,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容污蔑。所有打着对抗日战争进行重新研究的诸如“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言论,都将在历史真相面前不攻自破,自惭形秽。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