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对症“发展起来后的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对症“发展起来后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成功走完了现代化“前半程”,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同时,如“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问题日益凸显。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如今,中国正处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中国面临着更多“发展起来后的问题”,需要实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需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将成为我们担当这一历史使命、实现新的发展变革的思想引领。

坚持创新发展,实现发展的动力转换

依靠“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实现赶超式发展是现代化后发外源型国家的普遍经验。日本、“亚洲四小龙”等发展奇迹背后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他们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方式,来取得经济的快速发展。著名经济学家、曾任世界银行副总裁的林毅夫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发展速度的差异,也源于此:改革之前,我们想在技术上赶超,但只能自力更生,花很大的人力物力去搞最尖端的东西;而改革之后我们更多大量依赖引进技术,所以经济发展快得多。但是发达国家不会把尖端技术转让给我们,而且我国的“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红利正渐趋用尽,我国必须进入到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升级的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转不过来,那么我们就会在全球科技竞争、经济竞争中处于下风。因此,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协调发展,调整发展的格局定位

对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表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根据当时的条件,他认为“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可以说,相对于之前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思路,改革开放强调的正是“各显神通”的不平衡的思路。“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平衡、不压制的思路,大大释放了各个类别、各个层级的主体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在经济生活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了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和强大生机。但也由此产生了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的不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对于区域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必须防止木桶效应,坚持协调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的不协调,我们更应该保持警醒,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改革开放后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但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不是“经济决定论”就在于它不是形而上学地坚持经济的基础性作用,而是辩证地注重政治、文化等领域和层级的重要作用。

我们今天在“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应当充分重视社会关系的调整,充分重视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建设,避免酿成严重的社会对立和促发严重的社会矛盾,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