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开放发展的大手笔(3)

“一带一路”:开放发展的大手笔(3)

三、创造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大时代需要大开放,大开放需要大格局。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有关各方不断努力,共同推动。两年来,从高层引领推动到地方积极落实,从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启动丝路基金,从力促多边合作到重点项目建设……“一带一路”立足国内发展,着眼全球视野,推动开放发展的新格局逐渐显现。

打造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在当今时代,开放发展既需要立足国内,又离不开全球视野;既要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又要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谋划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推进双向开放,即“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过去我们在“打开中国大门”,承接国际先进产业方面做得较多。未来的开放发展格局将更加注重承接国际先进产业和加强国际产业产能相结合的双向转移,更加注重优进优出。“一带一路”建设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优先领域,以投资贸易合作为重点内容,强调企业“走出去”,注重资本输出沿线国家。这将助推整个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局面,实现双向开放,形成新的开放格局。

打造主动开放的新格局。开放发展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也要强调主动融入;不仅提高在产品制造上的话语权,更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这些需要我们推进主动开放,主动参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制定,主动为全球治理发出中国声音。“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安全等多重领域。中国与沿线国家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交流,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一种积极探索。中国的很多理念会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度,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发展贡献力量。

打造共享开放的新格局。世界发展的主体是各国人民,世界的管理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开放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水平上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红利。这不仅包括国内的全面开放,也包括为其他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个国家的合唱,我们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建设过程中,不限国别范围,不成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共建“一带一路”的途径是以目标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强调积极对接沿线国家发展和区域合作规划,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