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

原题:重构中国地域生产力格局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多位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重视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早日实现。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斯曾断言,中国的城镇化将是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关键因素之一。“城市是地域生产力的集中表现,是财富中心、创新中心,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发展动力、发展中心区位以及发展生产力的功能。”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表示,这次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将重新构建中国的地域生产力格局。

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综合性的拉动作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表示,城镇化的小幅度增长都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而且,城镇化的拉动作用不只限于经济方面,同时还扩展到就业、人口等多个方面。

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拉动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拉动消费进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认为,城镇化实际上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带动人们由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消费过渡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消费。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考虑中国的人口数量,新型城镇化加上中国13亿人口的乘数效应,将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治彦认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市场新需求不断生成并正在成为发展新引擎。新引擎主要依靠以高端人力资源开发为主的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这些新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城镇载体的建设,有赖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以人为本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

1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观郑州市郑东新区城市建设时指出,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我们将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遵循规律,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受访学者表示,这为我国接下来的新型城镇化工作做好了定位,提出了要求。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多元、集约、智慧、绿色、共享的城镇化。”刘治彦表示,“以人为核心”就是城镇化发展需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力量,同时也是为了全体人民的生活幸福,要实现进城务工人员的彻底市民化。

张鸿雁表示,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地“让农民进城”,而是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城市化的过程是“化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过程。文军同时提到,以人为本,体现的是新型城镇化由以物质技术为主的城镇化过渡到强调人自身的城镇化。它要力图改变的是以往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的城镇化的不平衡局面,让人更好地融入城市。

关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张鸿雁表示,新型城镇化是多类型城镇化,其特点在于多梯度、多元化,分类指导,不搞全国一盘棋、一刀切。李强认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有着巨大的人口和城镇发展压力,这对中国的粮食供应能力提出严峻挑战。因此,中国即使完成了高水平的城镇化,也应该有自己特殊的新农村建设,保住耕地,保证独立的粮食供应。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