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供给侧改革:“去旧育新”已在路上

说说供给侧改革:“去旧育新”已在路上

自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全社会都将目光聚焦到这一崭新的概念上。其实,相关改革早已引起重视,从简政放权到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鼓励创新创业到为企业结构性减税,从推进国企、价格等各领域改革到“互联网+”行动等,这些结构性改革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提质增效。专家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明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的动力。

【 政策措施密集“点穴”】

长期以来,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都是从需求端发力,今年年末,决策层不断发出“从生产供给端入手,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信号。但其实该项改革并非新事,而是一项践行许久的行动。

回顾一下,“十二五”期间,针对经济下行,中央政府并未采取大规模刺激需求拉动经济的老思路,而是将很多政策重点放在转方式、调结构、激发市场内生动力上。李克强总理总结说,本届政府推进简政放权、“双创”和“互联网+”,实质上都是从供给侧发力。

简政放权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是本届政府高度重视的改革内容。到2014年底,国务院已累计取消和下放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

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另一项释放企业活力的重要举措。2013年9月底,上海自贸区出台我国第一份针对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2015年,广东、天津、福建三大自贸区成立后,4个自贸区共用一张“负面清单”。从2018年起,中国将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2015年以来财税改革明显提速: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入;一套套“政策组合拳”化解地方债风险;降低服装、鞋帽、护肤品等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税率;加码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扶持等等。

今年,在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引领下,“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全社会也逐渐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气象。

“其实我国在供给侧进行改革已很久了,之所以现在予以强调,主要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不足,需求管理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效率递减。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要保障市场有效运行,从供给端改革更有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郑联盛对本报记者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