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新动力要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3)

培育发展新动力要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3)

培育发展新动力要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艰难时期。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巨大,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投资对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依然很大。可以说,“稳投资”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所有这些,为进一步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指明了方向。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在后发追赶进程中,具有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较多,可投资空间依然较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的生产设备更新改造空间;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城市地下管网亟待更新,基础设施质量需要全面提升;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明显滞后,历史欠账多。另外,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所指出的:要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必然需要推进重点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也必然促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可以预见,这些经济发展新区域新领域,投资空间非常巨大。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核心是要提高投资效率,优化投资结构。投资具有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使命,投资项目要着眼于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把钱“花在刀刃上”,投在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产品和服务严重不足。目前,我国人均公共设施资本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低10个百分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资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加大对城市公共设施、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既能补足社会经济发展短板,改善民生,又能在短期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重点是公共领域,核心是提高投资效率。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类投资主体,尤其是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核准制度,减少、简化、整合前置审批及中介服务,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新常态下,新的投资机会很多,靠过去卖地、贷款这样的投融资方式难以满足新的投资需求。需要创新投融资方式、银行贷款方式、发放贷款方式,打通资金来源渠道,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优化政府投资方向,改进投资使用方式,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另一方面要创新融资方式,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质押等担保贷款业务。

采取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农业保险等方式,增强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能力。发展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重点领域建设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在投资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利用好财政资金,同时还要撬动社会和民间投资。当前,扩大有效投资,不能再依赖公共财政资金的直接投入,而要切实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财政资金的支持方式,带动和激活社会投资。也就是说,对于政府而言,不仅要把预算内投资管好用好、优化结构,同时要促进和带动全社会投资,从投资向投融资转变。对属于竞争性领域的产业,可由直接支持具体项目改为设立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创新政府投资方式,通过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利用公共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比如: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重大技术创新基金等,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和其他要素资源投入到符合国家总体战略要求的领域之中。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创新公共基础设施融资体制,推广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是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通过PPP模式,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了,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也减小了,从而以实现公共资本和社会资本双赢的方式,带动全社会投资的增长。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将进入发展阶段的转换期,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国,为了避免经济急剧减速、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必要。由于受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自2012年以来,我国出口已连续三年维持个位数增长,特别是2014年出口增长率仅达到6.1%。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和竞争加剧,倒逼我们必须加快打造对外竞争新优势。以中国装备“走出去”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更多高附加值的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到国际市场竞争,促进产能合作,实现出口升级、产业升级。《建议》明确指出:“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塑造资本和技术密集产业新优势,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出口战略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实施优进优出战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的大进大出战略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过去靠低成本简单加工的制造出口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推动我国外贸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这意味着,我国对外需求的增长点已从过去生产消费品的“世界工厂”,升级为向世界提供先进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我们要以此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打造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升级版。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面对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严峻形势,必须不断扩大各国利益汇合点。目前,许多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工业化的需求强劲,而中国很多装备和产能质优价廉,综合配套能力强,与这些国家有很高的契合度。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盘活存量资产,还可以在扩大产品进出口基础上叠加产业出口,实现各方共赢。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029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14.1%,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根据商务部数据,2014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中国对外投资额和吸收外资额相差仅160多亿美元,实现了对外投资和吸收外资的双向平衡,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十三五”时期,要推动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融入全球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要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塑造资本和技术密集产业新优势。国际经验表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减弱之后,应该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我国需要加快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推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优化升级与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