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2)

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2)

阻滞日本“北进”、“南进”,影响二战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的持久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肖裕声:中国既是在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也是在为维护世界爱好和平国家的安全而战,以巨大的牺牲承担国际责任,赢得了世界尊重和大国尊严。中国的持久抗战是牵制日本战略决策的首要因素,极大地消耗了日军力量,迫使日本放弃了“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并对日本实施“南进”计划起到了牵制、阻滞作用,迫使其背着中国战场的沉重包袱“南进”。

1936年8月,日本提出了“北进”和“南进”战略;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伺机扩大侵略,这使苏联面临着严峻的两线作战形势。然而,1938年和1939年,日军在张鼓峰和诺门坎的两次“北进”惨遭失败,其原因正是1937年中国展开全面抗战,使日本陆军主要兵力深陷中国战场,减轻了日军对苏威胁。

1939年9月,欧洲战场战争爆发,给日本的“北进”和“南进”提供了可乘之机。但日本认为“中国事变”尚未解决,未贸然实施“北进”和“南进”。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催促日本“北进”,以配合其夹击苏联。然而,日本御前会议最后确定的是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放弃了3年内对苏行使武力的企图。这使得苏联两线作战的威胁基本解除。而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南进”战略才付诸实施。可以说,正是中国战场对日本的牵制,为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准备时间。

事实上到1945年,日本深陷持久战的泥潭,国力已无法支持其在中国战场的作战。七七事变时,日本共有13亿多日元的黄金储备及纸币发行准备金,战争仅1年多,到1938年10月,中国不屈血战,使日本消耗已超过100亿日元。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侵占中国东北四次战争中消耗总和的1.6倍,日本支撑战争的能力已到极限,形成了日本天皇最不愿见到的“帝国雄师百万受制于中国”的局面。自此,日军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到1945年初,日军大本营估计,日本能够有组织地进行战争的时间,“即便竭尽所有努力,大概也只能以1945年中期为限”。日本已无力支持中国战场的作战,败局已定。

在此情形下,苏联、美国的参战加速了胜利进程。在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地区的同一天,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出了著名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伟大号召。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关于受降和对日展开全面反攻等七道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随即对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日伪军占领的大中城镇和交通线要道发动大规模反攻,并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中国军队的战略反攻作战,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以及苏军对日本关东军的进攻,在战略上互相配合,为加速日本法西斯的彻底灭亡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报》:日本是法西斯集团的东方支柱和亚太人民的共同敌人,抗战时期,中国积极支持亚太被压迫国家的抗日斗争,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肖裕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迅速占领了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等约380万平方公里土地。作为亚洲大陆上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尽管中国抗战极为艰难,但从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出发,中国自觉扶助其他国家共同抗日,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担当意识和牺牲精神。

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建立。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194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来自印度、荷属东印度、菲律宾、缅甸、泰国、越南、朝鲜等代表与会,讨论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方法策略,成立了“延安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团结东方各民族的力量,建立巩固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积极推动成立军事同盟。

大力协助支援同盟国家的抗日作战。1942年2月,10万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援助英军对日作战,从日军围困中解救出7000多英军和500多被日军俘虏的英军、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中国驻印军在1943年末发起了缅北反攻战。驻守云南的中国远征军在1944年5月发起滇西反攻战,向缅北推进。缅北滇西反攻是中国和盟军在大陆地区发起的第一次成功的对日联合作战。中国还大力扶助朝鲜、越南等国的抗日活动,努力调解英国与印度之间的分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