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政策的有效实施与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具有正向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专家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强调竞争政策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释放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我国不能再走大范围产业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老路”,黄勇表示。“产业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进而抑制市场主体的创新和商业竞争,非常不利于我国产业、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转型升级。”戚聿东认为,“政府对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是必要的,但要与功能型产业政策相配合,方向要一致,防止因补贴过滥,加剧不公平竞争,进而扭曲资源配置效应。”
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的根本之道,是让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充分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这正是竞争政策的用武之地。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通过实施竞争政策,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繁荣。“1960—1992年期间,澳大利亚从世界经合组织(OECD)第三富裕国家沦为第十五位。澳大利亚政府认为主要原因是国内重要经济领域缺乏竞争,”徐士英介绍说,“为此,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竞争政策为视角和标准的改革,对1700部跨越不同产业、地方和经济部门具有限制竞争内容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审查和修改。据OECD有关报告显示,这一改革项目至少推动澳大利亚GDP增长2.5%或者200亿澳元,使澳大利亚的生产力增长率取得40年来最好的成绩,给每个家庭带来了7000澳元的收入。也有学者考察了12个OECD国家的22个产业在10年间(1995—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发现竞争政策的有效实施与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戚聿东认为,当前经济下行给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绝好契机,强调供给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增长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十三五”时期“以改革促增长”的迫切举措。在经济上行期,政策层面容易强调需求侧管理,产业和企业层面往往是“萝卜快了不洗泥”。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济下行、产能过剩,正是竞争加剧之时。竞争的压力将促使技术创新、渠道变革、企业转型乃至产业升级。“越是经济困难,越是需要强调竞争政策。”戚聿东说,这既是国际一般经验,也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