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拓展之年

王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拓展之年

■ 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各国宏观政策和经济走势明显分化,中国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世界创造更多发展机遇。中国成为“亚健康”的世界经济中拉动增长的强大动力,“不平衡”的世界中促进均衡的可靠支撑。

■ 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同,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各异,历史纠纷和现实摩擦交织,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在国际关系中仍不时显现。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 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为维护和完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开辟了美好愿景,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年的外交实践,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拓展了中国的全球影响,强化了中国的负责任形象,同时充分表明,中国外交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那就是不搞国强必霸,而是坚持和平发展;不搞零和博弈,而是奉行合作共赢;不搞强权政治,而是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搞唯利是图,而是践行正确义利观。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是人类社会反思过去、开启未来的重要年份。一年来,国际体系加速演变,地缘博弈交织联动,世界经济深入调整,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国际和地区规则较量持续升温,世界正处于格局转换、体系变革的关键阶段。

2015年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拓展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一主线,聚焦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统筹协调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取得了五个方面的积极成效。

 一、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责任,彰显中国外交的“和平特色”

面对此起彼伏的国际地区热点以及纷繁复杂的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热点问题和平解决,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

我们成功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同各国人民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习近平主席同来自五大洲近60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的领导人及代表一道,共同发出坚定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强音。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得到更加广泛认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中国反对任何开历史倒车言行的国家意志更加坚定不移。

我们为和平解决重大热点问题积极提出中国方案。深度参与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斡旋协调各方,为最终达成协议发挥了独特建设性作用。提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主张,平衡做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工作,推动重启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推动有关各方平衡把握乌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利益诉求。积极有效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支持南北双方改善关系,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为重启六方会谈不断积累共识,探索构建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引导阿富汗国内和谈,支持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改善关系,推动阿富汗和解进程进入新阶段。

我们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积极推进中国实践。向联合国难民署等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提供多批人道主义援助,向南苏丹派出维和步兵营,宣布加入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中国军舰连续第7年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方强烈谴责并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主张标本兼治、形成合力,坚持联合国主导,反对搞双重标准,为推动国际反恐合作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二、为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彰显中国外交的“发展特色”

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各国宏观政策和经济走势明显分化,中国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世界创造更多发展机遇。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先后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用大量数据、事实以及强有力的举措展示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和中国发展的重大机遇,坚定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可持续增长的信心。中国成为“亚健康”的世界经济中拉动增长的强大动力,“不平衡”的世界中促进均衡的可靠支撑。

我们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同沿线20多个国家签署相关合作协议。中俄决定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中欧决定对接“一带一路”和欧洲投资计划。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投入运营,50多个国家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重大互利合作项目全面展开,中蒙俄、中巴、中国—中亚—西亚等主要经济走廊和涉外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老、中泰铁路和印尼雅万高铁正相继开工建设,中国同匈牙利、塞尔维亚签署匈塞铁路合作文件,中欧陆海快线前景日趋明朗,“一带一路”取得重要早期收获,为欧亚大陆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新动力。

我们大力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一年来,本着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同近20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初步形成了覆盖亚、非、欧、美四大洲的国际产能合作布局,带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有序推进,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进入建设运营阶段,中国与东部非洲三国的产能合作先行区开始形成,中非“三网一化”建设在多点开花结果,中拉产能合作“3×3”框架初步形成,两洋铁路启动可行性研究。

我们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与澳大利亚、韩国分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顺利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重拾势头,亚太自贸区的目标更为明确,中美、中欧致力于达成高水平的双边投资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发展红利。

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率先向爆发埃博拉疫情的西非三国伸出援手,开展史上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援外行动。紧急驰援尼泊尔强震灾区,给灾民送去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温暖。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