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通过两个途径,突破三个障碍(2)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通过两个途径,突破三个障碍(2)

途径二,促进产业调整,形成合理城市集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跳出各自为政的发展思路,通盘考虑该区域内的产业调整与城市集群问题。空间的极化分布伴随出现人口结构的极化分布,即高端产业人群主要集中在北京,其次为天津,大量农业人口和低端产业人口聚集在河北。人口极化分布与城市职能服务是相关联的。需要从空间上突破行政管辖划分限制,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和落实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高端产业落户的吸引力,从而使区域内所选择的产业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要求。

同时,该区域亦应突破原有的以北京为核心,天津、河北依次为外缘的单核圈层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产业疏解与调整,构建合理化城镇体系布局,逐渐走向多极化、高端产业并举的方式,应给予天津和河北更多的产业自主选择权,也适度疏解北京的高端产业到更大空间范围去。

在这样的途径选择下,我们需要突破三个障碍。

第一,人才主动流动障碍。要通过各种政策、经济手段突破劳动力人口层级分布的极化现象。让这部分人有能力、有意愿、有条件疏解到更大空间范围去,而不是在一地高度集中。

第二,行政壁垒障碍。不同政策导致不同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也引发不同的资源总量与配置。新的发展格局中,要进一步突破原有的行政壁垒,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手段和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该区域的快速崛起。

第三,资源环境障碍。首先是资源障碍,京津冀地区土地总面积2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亿,市场前景广阔,空间、人力资源丰沛。但缺乏能够维系工业4.0,以致更高端产业所需的其他资源的集聚。这些资源从而何来?如何集聚?需要通过区域协调来完成。其次是环境障碍,这是该区域长久发展所需要面临和解决的最大困难。由于长期低端产业的过度发展,造成区域环境极端恶劣,大量雾霾、工业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都必须通过产业更新和区域协调实现根本改善,进而也会促成产业的更新和升级,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正向循环发展,实现该区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