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形象公正的重要意义(4)

法官形象公正的重要意义(4)

四、在业外活动中维护形象公正

当前,社会公众对法官形象有着较高的期许,尤其是在网络时代,法官的任何言行不检都会迅速引发关注。近年来,法院队伍中出现的个别害群之马,在业外活动中行为不当甚至违法违纪,不仅导致自身身败名裂,而且引起社会公众对法官形象的误解,令法官集体蒙羞。因此,法官在业外活动也必须要维护形象公正,特别是人际交往、社会经济活动、生活休闲娱乐、矛盾纠纷处理等可能因行为不当引起当事人合理怀疑的领域。天津高院日前出台了《天津法院工作人员业外行为规范(试行)》,通过规范这些领域业外活动,推进维护形象公正。在业外活动中维护形象公正,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严守政治纪律。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曾经强调,广大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员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求法官严守政治纪律,是站在维护国家政权的角度对法官提出的根本要求。从实践中看,有的法官严守政治纪律的自觉性、主动性仍然不够强,尤其在接受采访、参加学术活动、发表论文、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上发帖时,言语有随意化、偏激化、低俗化的倾向,令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由此对法官群体的职业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法官业外发表言论的时候必须受到更多的约束和限制,不能有损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

坚持职业操守。法官是一种职业,应当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职业操守,要求法官在社会交往中在交往对象、交往场合、交往方式等方面都需以维护法官群体的整体形象为前提,不能因为其业外的社会交往使人们对其中立和廉洁产生合理怀疑,进而质疑其司法公正性。例如,如果法官在社交活动、私人聚会或者其他场合与当事人等相遇,此时恰当的做法应是寻找适当理由及时离开,如果实在无法脱身,也要谨言慎行,不得谈及案件有关情况,并注意事后及时向所在法院领导报告。

保持廉洁自律。毋庸置疑,廉洁和公正密切相关。法官在业外活动中注重廉洁自律,才能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相信他是公正的。法官应当注意在法庭之外避免从事任何可能令人对其廉洁产生质疑的活动,不仅不应违反规定参与营利性经营活动,而且个人投资理财活动也要正当合法,避免与职务、职责发生利益冲突。

注重洁身自好。法官也是人,也有脾气秉性、兴趣爱好,但法官并不是普通人,既然选择了法官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顶得住人情、管得住小节。作为法官,个人兴趣爱好、休闲娱乐活动、出入公共场所、日常待人接物都应与法官身份相符合,注意衣着得体、举止大方、语言文明、态度平和。即使与他人发生矛盾,也要理性解决,尤其不能有意披露或者暗示法官身份,寻求特殊照顾。

法官形象公正是树立司法公信、培育法治信仰的起点和基石,因此我们不能抱着“不要紧”“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也不能“是非任人评说”,而是一定要高度关注、制定标准、抓住细节、切实整改,一定要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司法形象,从基础和根本上走好实现司法公正的每一步。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