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动力来源
通过对公务员和干部为官不为、懒政怠政内在成因的探究,归根到底,把这些诸多成因集中到一点就在于,公务员和干部缺乏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动力。动力,是推动事物前进和发展的基本力量。没有动力,事物就不可能生成、运动和发展。公务员和干部要勤政务实、干事创业,也需要动力。而且,推动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动力来源越是充足,成就和业绩才会越大。
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动力,不是与生俱来、天然自成的,它源自公务员对党和人民事业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源自自觉的认同和践行,只有接受和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转化为自身内在的动力。那么,构成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动力结构有哪些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三大动力来源。
一为精神动力。人的行动,总是受到一定的思想支配,受到一定的精神动力驱使。特别是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了高尚的精神动力,就会沦为浑浑噩噩、尸位素餐。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源,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鼓舞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神圣力量。每一个共产党员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天起,从当上国家公务员和党的干部的那一刻起,就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为心中有党、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顽强拼搏。作为国家公务员和党的干部,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也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都要做到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由此可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渴望为改革事业做出贡献,干工作争强好胜的竞争精神,以及受到党和人民表扬嘉奖的荣誉感等等,都构成推动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
二为物质动力。在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动力中,不能缺少物质利益。对公务员和干部不是不要讲物质利益,恰恰相反,它在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动力源里是不可或缺的。马克思早就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当然,作为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物质动力源,不是一种偏狭的拜物教,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追逐金钱利润、追求升官发财,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讲干事创业的物质动力源,就是要求干部苦干实干,拿出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政绩成效。公务员和干部为什么勤政务实、干事创业,还不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果离开这样的物质成果、实绩业绩,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就没有任何意义。其次,我们党对于勤政务实、干事创业而成就斐然的公务员和干部,必须给予适当优厚的物质待遇,给予一定的物质褒奖激励,否则,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也就感受不到任何自豪光荣。由此可见,改造物质世界的成就,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公务员和干部获得与自身才能、地位相合适的物质待遇,以及因政绩明显得到职务拔擢和物质激励等等,都会构成推动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物质动力。
三为制度动力。制度是人类社会生活中达成的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一系列规范体系。在现代社会里,制度已愈发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源。在当代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邓小平说的,它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在好的制度的推动下,可以催发一支浩浩荡荡的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大军。反之,则将出现万马齐喑,死水一塘的颓败景象。由此可见,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是决定着公务员和干部能否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强大的制度动力。
在推动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物质动力、制度动力的动力来源结构中,精神动力起着统领作用,物质动力起着基础作用,制度动力起着保障作用。这三大动力,不可偏废、不可或缺,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过去,我们对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过于强调、倚重,以致忽视甚至否定物质动力和制度动力的作用。现在,应在继续发挥精神动力作用的同时,将重点放在突出物质动力和制度动力的作用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