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能下”促进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

“能上能下”促进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

2015年7月,中央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之后,全国各地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纷纷推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对领导干部“上”与“下” 的各项规则列出了任务清单,形成了完整的制度指标体系。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在强调优胜劣汰,进一步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势必打破以往领导干部勉强能上、能上却不能下的尴尬局面。

可以说,各地制定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新标准,是一项承前启后的重大人事制度改革。从内容到形式,均符合“三严三实”的总体要求,也更符合科学选人用人的“可持续”规律,对于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培养高素质干部人才,促进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首先,推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可以防止提拔选用人才不公。一段时间,公务员离职现象炒得很热,究其原因,除开薪资水平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外,还有一点还得引起重视,由于某些模糊的晋升“通道”损害了组织公信,让一些“能量”原本很足的人难以实现价值目标,从而愿意选择另外的发展空间,这的确值得思考。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新规定,旨在激发干部队伍的创业活力,按照新规定,在提拔重用领导干部时,公开操作流程,为所有人创造平等的晋升机会,彻底斩断复杂的利益链条,让真能人上得去,让假能人下得来,便是民心所向。

其次,推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能够避免考察干部结论不实。以前对干部进行绩效考核,通常有三个环节,不足之处也是有的。一方面,有些领导干部个人述职时喜欢表功,谈自己的缺点大多是点到为止、不痛不痒。另一方面,有些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往往容易忽略同事感情,民主测评结果反而不理想。再一方面,上级组织进行考察谈话时,选择的谈话对象主要是本单位成员,很少关注外界声音,更少听取群众意见。从这个意义讲,常规的干部考核过程看似逻辑严密,但结论未必真实可信。现在,按照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新规定,考察干部势必打破常规思维,既要倾听行内意见,更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这样打出的“分数”必定具有说服力,假能人自然无处藏身。

再次,推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可以约束干部责任担当不足。全国各地积极推行优胜劣汰的用人体制,强化责任担当,可以激发领导干部的干事热情。根据以往经验,某些从重要岗位“下去”之后的领导干部,由于心理落差较大,要让他们从“发号施令”转为“遵照执行”,多少还有些不习惯,于是,单位的“闲置资源”便应运而生。今后,随着各地新规出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必然趋势,不但能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到重要岗位发挥更大热能,还能有效约束导干部降职后不愿干事、责任担当不足的问题。

话说回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效果如何,要看执行力强不强,关键还要较真碰硬。或许,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触及些许个人利益,便需要克难攻坚的信心和勇气。有一点却可以肯定,任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只要顺应民意,就会迎得民心支持。因此,我们完全相信,推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是公平与正义的呼声,能最大程度促进干部队伍“血液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