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在强调效率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项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各群体所期盼完善的制度,不同的群体对养老保险金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养老保险制度涉及面广,特别是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金问题,是农民工所关注的民生问题。
近日笔者采访了一位在新疆一建筑工地看守工地的一位高龄农民工,他对养老金谈出自己的看法,国家每月发给的55元养老金还不够买袋面粉的,希望国家调整养老金发放金额至300—400元就满足了。
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是个社会性问题,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安全、稳定,建立有利于农民工养老的保险制度,制定适合收入低、流动性强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金基数,建立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的适应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体系,是顺民心惠民生的举措,为此笔者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根据农民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调整基础养老金基数,可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从集体经济发展的产值中提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划分层次,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给60岁以上的农民工配发不同金额的养老金,以弥补基础养老金的地区差额。
建议农民工所在企业建立养老金给付制度,暖心留人,为农民工代缴一部分养老保险金,解决部分农民工缴费不足的问题,工矿、建筑企业可对贡献突出的农民工采取政策性激励,按相关奖励办法转入企业正式工行列,按政策规定发放养老金也是解决农民工养老金问题的好办法。
其次,对高龄农民工采取低保和临时补助的办法,以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的方法来弥补高龄农民工养老金金额级差大的问题;将养老金列入扶贫工作体系,进行结对扶贫、行业对口扶贫、个人结对扶贫、干群结对扶贫,由帮扶单位和个人筹集资金为帮扶对象参保提供资金,解除帮扶对象的后顾之忧;干部可为扶贫对象垫付入股资金加入合作社,以分红所得利息的方式弥补农民工养老金不足的问题;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农民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发挥社会互济与自我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树立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思维,加大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逐步消除地区差别,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基本养老金,全力推进农民工养老制度建设,让农民工晚年生活无忧愁,暮年“安放”有去处。
最后加强宣传农民工养老工作,广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关注农民工的社会环境,提升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规意识,加快依法保障农民工法规的立法工作进程,使农民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