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期间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一)就业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各类下岗人员及就业困难人员难就业,就业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市内不少企业缺工。如我市一些纺织缝纫、制表、化工等企业常年缺少普工,而部分劳动者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岗位工作,招工难就业难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部分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招收“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仍持有偏见。部分企业员工劳动报酬偏低,保障政策不到位,劳动保护措施不力,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二)劳务品牌不响
目前我市还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劳务品牌,传统优势技术(广济三把刀:剃刀、蔑刀、泥刀)以及缝纫、铸造、石化、压力容器制造行业有技术人才基础,但是缺少宣传,致使劳动力输出缺乏竞争优势。技能培训受场地、师资及资金等影响,专业设置不多,培训层次不高,一些本地企业的就业环境不优,劳动力流动性太大,稳定性不够。
(三)社会保险扩覆工作难度较大
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每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团体单位都必须参加五项保险。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通过市政府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一些财政全额拨款机关事业单位因政策和财政财力有限,五项保险未得到全面参保。近年来,我们每年数次向市政府写了“请求解决全额拨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申请的报告,但因地方财力有限,这一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四)保险基金透支风险越来越显现
保险基金的来源主要是保障参保单位职工的基本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 保险消费的扩大,保险基金透支风险越来越显现突出,主要是政策导向与客观现实存在错位。近年来,各级政府为进一步体现党中央的各项政策的惠民力度,在制订各项具体政策时,总是将政策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强调保障水平在某一标准,但在客观现实中,如果按照相关政策标准执行的话,是有差距的,如果一味地强调达到上级要求的保障水平而调整现实政策,基金就会出现透支。
三、“十三五”期间扩大就业与社保体系初步设想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制定武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1、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应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满足广大劳动者在就业和增加收入方面的愿望,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改善就业条件,优化创业环境,努力降低失业率,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机制,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规范化的就业援助机制。健全和规范城乡统一、运行有序、管理科学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争使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愿望的农村劳动力都能得到一次免费的职业培训;继续深入开展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全面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培训体系,确保“十三五”期间,每年培训3000人,五年共培训15000人。到“十三五”期末,全市新增城镇就业要达到4.5万人以上,引领大学生创业不少于1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左右,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亿5千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左右。
2、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立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大限度覆盖全市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努力实现保障形式多层次、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目标。到“十三五”期末,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5%、98.5%、97.8%、96%以上。各类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15至2020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力争达到23694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027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500人,基本医疗保险费10349万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6828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3521万元)、工伤保险费350万元、生育保险费200万元,大病医疗保险费325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要达85%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达70%以上;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政策待遇落实率达100%。城乡居民参保对象应保尽保,参保率和发放率均达100%,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