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社区应急站应“广而告之”

唤醒沉睡社区应急站应“广而告之”

广州目前已建有约50个社区应急救援服务站,但有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应急服务站大门紧闭,而且有不少市民“蒙查查”,不知该服务站为何物,广州应急服务站遇冷成为普遍的现象。广州市应急救援协会对此表示,市民知晓率低是多种原因造成,该协会在推进应急站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1月12日 《羊城晚报》)

根据规划,社区应急救援服务站的设立,主要目的在于防灾减灾、科普、便民服务。应该说,立足于服务职能定位,并保障社区安全有序,社区应急救援服务站确实具有积极的价值和作用。遗憾的是,本具有良好的初衷和目的,但却因为“水土不服”,导致了应急站进入“休眠”状态,无疑值得深刻反思和警醒。

根据报道,广州还将增加应急救援服务站的数量,争取未来3年至5年在全市建成3000个站点。问题是,假如应急站的“瞌睡症”无法治愈,依然只是停留在沉睡状态,再多的应急站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其实,应急站之所以难以“应急”,原因无非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应急站只是新生事物,公众比较陌生,对于其作用和功能并不了解。另一方面,应急站的监督管理目前处于盲区,大门紧闭成为常态,并没有在监管和使用方面落到实处。

对于公众而言,对于比如110、119等救援部门并不陌生。其实,公众对110、119等救援部门的熟悉,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就像110报警服务台,在刚刚成立之初也与广州的应急站类似,并没有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然而,通过广泛的宣传以及公众的逐步熟悉和了解,110最终成为了公众最信任的报警服务平台,并对国人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说,应急站当前遇冷,也是一个必经阶段,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最为关键的是,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和途径,唤醒沉睡的应急站,让应急站真正成为居民贴心的服务平台。

事实上,若让应急站被公众所认可和接受,关键就是要“广而告之”。应该说,只有扩大影响力,提高公众的熟悉程度,才能让应急站慢慢“苏醒”。具体来说,作为应急站,应该完善自身功能,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让监管工作正规化和规范化,避免采取“散养”模式。推广和普及应急站平台,赋予公众更多的知情权,让他们知道应急站的具体功能、使用方式等。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应急救援部门进行通联,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从而提高应急站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毋庸置疑,社区应急救援服务站被闲置,无疑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立足于应急救援的目的,社区内的救援体系确有必要进行完善,真正实现以备不时之需的目的。那么,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方式和措施,将应急站“广而告之”,从而让该项服务走入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