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平与效率的结合中保持制度活力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国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中国制度在此问题上的设计,是在西方经济理论框架内无法破译的“中国之谜”。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人们曾长期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经济社会体制的设计当作现实生活的事实,“计划崇拜”情结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邓小平同志将计划和市场从社会基本制度中剥离出来,赋予其具体制度的属性,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表明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它也存在外部性和失灵问题。近年来,新自由主义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强力推行下大行其道,所谓“市场搞定一切”的观点成了某些人的信条。中国制度拒绝“市场万能论”,在强调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这样的制度设计理念下,市场经济体现效率,政府调节体现公平,两者的结合将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从实际运行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实焕发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活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绩单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制度的优势与活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
(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