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柴火焰高”--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增添新力量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习近平主席的2016年新年贺词展现出大国气度、大国担当。
亚投行的成立并开业正是这一生动写照。
“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的讲话铿锵有力,再次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的大国担当风范。
从国际发展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到建设者和引领者,中国正以一种更积极主动的方式作出自己的贡献。
大国担当,意味着中国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中国作为亚投行倡议方,在银行成立后,将坚定不移支持其运营和发展……”习近平的话掷地有声。中国承诺,除按期缴纳股本金之外,还将向银行即将设立的项目准备特别基金出资5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欠发达成员国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准备。
“这既是顺应全球和区域发展大势,也是中国实力和大国担当的体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说,中国致力于帮助落后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投资带动贸易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从而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
大国担当,是在经济低迷之际与世界分享更多发展机遇。
只有自己发展好了,才能更好地为全球发展贡献力量。
2015年,面对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多重矛盾交织的挑战,中国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经济结构调整出现可喜变化。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时期开局之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亚洲和世界各国创造更多机遇、带来更多福祉。
大国担当,是在共商共建共享中体现互利共赢。
尽管是亚投行最大股东国,但中国提出亚投行成立初期暂不申请亚投行资金支持,只是为了“更多考虑本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需求更迫切的国家”。
不刻意追求一股独大,继续敞开大门纳新,中国通过亚投行向世界表达携手共同发展的心愿;面对全球贸易萎缩,中国承诺“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众人拾柴火焰高。亚投行是各成员国的亚投行,是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的亚投行。”习近平主席的话引发各方共鸣。一个承载着亚洲和世界共同希望和梦想的亚投行,一定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创造点石成金的奇迹。(记者韩洁、郝亚琳、于佳欣、申铖、白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