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共铸发展新梦想(2)

“一带一路”共铸发展新梦想(2)

经贸合作活力尽显

2014年,中埃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11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跃升为埃及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埃及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9751万美元,同比增长86%。不少埃及媒体表示,“一带一路”已成为埃中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

埃及在铁路、航空、新能源领域积极谋求与中方合作,并希望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埃及创造更多合作机会,实现中埃两国产业的优势互补与对接。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与埃及正在推进的“苏伊士运河走廊”规划,在发展理念上有诸多契合之处。根据埃及政府规划,2015年新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后,将在苏伊士运河地区推进港口的升级改造,进行桥梁、道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一批产业带和工业园。未来,新苏伊士运河不仅将在全球航运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还将在吸引外国投资,推进地区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对于中资企业来说也是难得机遇。

自2008年大规模开发与建设以来,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经贸区紧临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离最近的埃及第三大港口苏哈那港仅两公里。截至2014年年底,起步区1.34平方公里已全部建成,吸引入驻企业62家,累计投资超过9亿美元,真正成为中埃经贸合作“桥头堡”,时任埃及总理易卜拉欣·马赫莱卜称赞经贸区为“中埃合作之城”。埃及泰达投资公司执行董事魏建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苏伊士泰达经贸合作区位于“一带一路”倡议与“苏伊士运河走廊”战略交汇地带,目前扩展区6平方公里即将全面启动,广州大运摩托、中国玻璃、英利太阳能、渤海石油等大型企业已经签署了入驻协议,未来经贸区将全力打造“中埃产能合作第一城”。

埃及苏伊士省省长艾哈迈德·哈勒米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埃苏伊士经贸区目前吸引了大量投资,为埃及创造了2000余个就业岗位,是促进中埃合作的代表,体现了中埃人民谋求发展与合作的共同意志。在中埃两国政府和企业家的努力下,苏伊士经贸区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苏伊士经贸区扩展区建设项目埃方监理穆罕默德·哈桑对本报记者说:“中国是埃及的第一合作伙伴。中国企业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将有力推动埃及经济发展,埃及愿意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分享合作成果。”

2014年,中国各类企业对海合会成员国投资累计达到9.9亿美元;在海合会成员国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8%。自1990年中国和沙特建交以来,中沙战略性友好关系全面快速发展,双边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沙特《利雅得报》评论表示,“建立在信心、尊重和互利基础上的沙特—中国关系稳步提升,沙中的力量凝聚到了一起。”

沙特是全球主要能源生产和出口国,连续多年是中国全球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和西亚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国际能源格局深度调整背景下,两国深化相关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以中石化参与建设的延布炼厂为例,该项目实现了日产40万桶的产能,其中中方投资达37.5亿美元。该项目位于沙特西部延布市附近的石油化工工业区,由中石化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合资兴建,总投资近100亿美元,为上千名沙特人提供了管理和技术岗位。

海合会国家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沙特、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阿曼已正式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中国与沙特、卡塔尔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写入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内容,中国还与卡塔尔、科威特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加速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发掘区域内市场潜力,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

伊朗德黑兰大学世界问题研究所所长马兰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过去数年内,伊朗与中国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相互了解比以往更为深入。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已将两国相连,两国当前对于共建“一带一路”也有着共同的兴趣。由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对扩大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将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在这一宏大背景下,稳步推进中伊两国经贸合作,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