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整体性思维分析发展问题,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以及中国在新常态下所表现出的整体性发展趋势的现实依据。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马克思看来,不仅“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社会本身还“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列宁则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作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而不是机械地结合起来因而可以把各种社会要素随便配搭起来的一种什么东西)。”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中,都体现或蕴藏着鲜明的整体性思维理念,或者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际上是用一种整体发展观来规划指导中国的发展的,这表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整体性的国家治理观、整体性的改革观、整体性的生态观、整体性的安全观、整体性的国际观等方方面面。
用整体性思维观念来认识发展,实际上是对传统发展理念的一种扬弃和超越,而这种具有形而上学性质的传统发展理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把系统中的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发展绝对化、至上化,或总是基于社会系统的某一要素或某一方面来看待及从事发展活动,由此造成了现实中顾此失彼的片面失调的发展。其二,把社会系统中的某一发展阶段绝对化、至上化,从而导致了传统发展理念只重当前或当下而忽视过去特别是未来的负面现实。换言之,这种把现阶段的发展绝对化甚至唯一化的理念和做法,只会造成人类的断代性发展或无未来的发展。
在整体性思维看来,整体性应当是中国发展的最高和最有价值的特性。用整体性思维来考察当今中国的发展,可以获得如下三个方面的重要认识:第一,从本体论的视角看,整体性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属性或根本属性,因为中国发展所要追求的创新性、协调性、绿色化、开放性、共享性等都要从整体性中引申、衍生、阐释。换言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等都是中国整体性发展的不同角度或方面的具体表现。整体性发展的先进性或多维表现,使其代表了人类社会包括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而只有这样的发展,才能在有效克服严重的发展问题的实践中,把世界和中国引向光明和安全的未来。第二,从认识论的视角看,整体性思维观念的提出,把我们以往对发展的观照基点由社会要素和某一特定的发展阶段而转向了着重对要素和阶段间关系的认识上。即整体性的思想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认识方面,必须要从“要素论”“眼前论”中走出来,而转向于发展的整体性即要素间、阶段间的关联性上面。这是发展认识论方面的飞跃性变化。能使人们对发展存在的认识,由“要素发展论”进入到“整体发展论”的更高境界。第三,从方法论的视角看,整体性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的认识和实践方法,我们要从整体性视角来把握、分析、评价和解决发展问题。具体而言:我们审视发展现实、解决发展问题、重塑发展未来,都需要一种整体性的视野,从而整体性的思维观念和实践方法成为我们从事发展实践并进而实现我们发展目标的重要的方法论武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