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2015年工作综述:拓宽政协协商平台 凝聚首都发展共识

北京市政协2015年工作综述:拓宽政协协商平台 凝聚首都发展共识

全年开展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秘书长会议29次,组织调研研究、视察考察、座谈研讨等各类履职活动689次,参与委员14815人次……一组数字勾勒出市政协2015年的履职图谱。

一年来,市政协着力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既在协商民主探索上狠下功夫,又聚焦首都改革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以落实协商年度工作计划为重点,敢啃“硬骨头”,积极出实招,呈现出更加活跃有序、扎实有效的良好局面。

首度围绕协商年度计划扎实履职

“十二五”规划收官的2015年,北京大事不断,《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落实,非首都功能要加快疏解,还要制定市“十三五”规划……围绕首都发展大局出谋划策,是市政协持续一年的关键词。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市政协首次收到市委制定的一份“协商大单”,“十三五”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等包含十项重要议题在内的年度协商工作计划,成为市政协年内履职的重中之重。

这使得市政协履职更有计划性,市政协动员全部委员投入调研论证和协商讨论。针对不同题目,先后召开三次议政性常委会、两次议政性主席会、两次议政会以及协商恳谈会。700多名委员进行数百次调研活动,与政府相关负责人协商座谈,参与到决策论证讨论的全过程,形成近300条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协商的平台越来越大

“党委、政府到政协来,是‘在’政协协商,而不是‘和’政协协商。人民政协本身不是协商主体,不作为协商的一方参与协商,而是一个协商平台、协商载体。”市政协主席吉林在北京市第四次政协工作会议上说,政协组织的责任就是把协商平台搭建好、把协商活动组织好。

2015年,市政协着力拓宽协商议政平台,首次探索议政性常委会、议政性主席会议制度,在会议设置中突出“议”字,增设专题学习、大会发言、小组讨论环节,让委员坦诚深入地“议”,使委员意见得到充分表达, “议”出共识,“议”出实招。

同时,市政协还围绕“十三五”规划中城市功能布局、空间结构调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细分主题首度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网络议政有效地扩大了委员参与范围,碎片化时间得到了很好利用,协商效率大大提高。”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