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资产收益扶持制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的建立涉及财政扶贫资金和支农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方面的深层次改革,面临着资源资金整合困难、政策配套尚不完善、风险防控难度大等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完善措施,健全机制,推进改革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领域发展。
1.资金整合是先导。长期以来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问题突出,资金条块分割管理,多渠道资金的重复交叉和部门间难以协调配合,整合资金难度大,且单纯依靠财政资金投入资产收益扶持制度资金不足。因此,必须推动建立县级资金整合机制,形成“以县为主体、省级支持配合,以财政资金为主体、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参与”的资金整合机制,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
2.明晰产权是前提。只有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体系,才能为建立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奠定基础。目前我国农村确权登记颁证和清产核资工作正处在实施阶段,尚未全面完成,资源型资产、非资源型资产、经营性资产确权难度较大,“两权抵押”(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缺乏政策支撑和条件。因此必须加快清产核资、确权登记、资产评估等工作。
3.产业平台是关键。只有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把优势产业培育成特色品牌,夯实为农民获得可持续资产收益的产业发展才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所在。必须把支持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与开展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平衡推进。按照“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加大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扶持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减少流通环节成本。
4.风险防范是底线。由于农业产业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双重影响程度深,加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保险等措施不配套,农业生产成本高、风险大。因此必须完善政策性保险、信用担保、财政补贴等风险防范体系,提供风险防范能力。
5.规范运作是保障。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既关系到公共资金的使用,又涉及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个人利益,必须处理好政府、市场和农民三者的关系,实现规范运作。如贵州省六盘水市按照摸资产、选产业、引企业、带农户、确对象、定资金、商股比、签合同、推项目、抓验收的改革“十步工作法”思路,逐步完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市场营销、风险防控、农业保险等机制,稳步推进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让改革真正取得了实效。
总之,充分利用我国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当前有利时机,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对农村贫困人口建立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强化产业发展、风险防范、产权明晰、平台搭建、机制完善等政策支持,从而实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享发展、共同迈进小康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研究”[11CSH08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