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的目光凝视这片土地

以文学的目光凝视这片土地

——2015年长篇小说创作回望

2015年的长篇小说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老中青三代作家各擅胜场,不同题材作品迭出,依旧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镇。综而观之,他们都在充分调动汉字之魅,以文学的目光凝视着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凝视这片土地上划过的历史轨迹,凝视这片土地留存着的千年风韵,凝视这片土地正在遭遇的世事变迁,凝视这片土地上芸芸众生的情感世界与命运走向。

战争记忆与家国意识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作家们纷纷回首这段历史,以战争为叙述对象的长篇小说不断挖掘新题材,呈现新风格。

题材上,对战争残酷性的渲染写出民族的精魄与风骨。黎民泰的《川流不息》开篇就写“国难是民族所有人的命运之难,国殇是民族所有个人的精神之殇”,真切地诠释了“先有国、后有家”的家国情怀。余之言的《战争画廊》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让人进一步看清日本侵略者的丑恶与罪行,也证实我们这个民族始终具有的“忍辱含耻却又高贵坚韧”的性格特征。王霞的《打回老家去》、郝岩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姜燕鸣的《倾城》,在战争灾难的悲情体验中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再现了70余年前腥风血雨的岁月。黄国荣的《极地天使》,透过潍县乐道院侨民集中营阴森恐怖的天地,给读者展现了太平洋战争的整个战场,把中国人民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汇成了一曲波澜壮阔的同盟国进行曲。

风格上,以英雄的书写、人性的温存为战争的悲剧感添一抹浪漫。张艳荣的《关东第一枪》演绎着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郝炜通过《雪崩》鲜活灵动地还原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老抗联战士英雄形象。怀抱“英雄梦”的龙一在谍战小说《接头》中写出了“英雄的困境”,英雄也会无助、自嘲。熊明国《重庆!重庆!》、温燕霞《磷火》、曹文轩的《火印》、于强《爱在上海诺亚方舟》既有对温情和友爱的褒赞、对丑恶和残酷的批判,又有在战争中为大写的“人”建立精神伦理秩序。写作手法上拒绝了虚构的历史。温靖邦的《喋血山河》、崔正来的《傅作义》在遵照史料所提供的真相基础上对人物进行了再造,努力使历史的雕像变成有呼吸的生命。谈歌《大舞台》主要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比较流行的评书体,在小说中这个说书人一直贯穿作品始终。

此外,作家们的目光还关注着没有硝烟的战场。张新甫的《淬火——将军是怎样炼成的》、赵雁的《第四级火箭》,弘扬了一代中国军人献身国防科研的正能量,见证了当代军人的情感、价值、梦想的回归。陶纯的《一座营盘》则以颠覆性的姿态,勇敢直面当下的军营生活,小说塑造了布小朋的正面形象,他的坚守让读者相信这支军队能捍卫好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