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的目光凝视这片土地(2)

以文学的目光凝视这片土地(2)

——2015年长篇小说创作回望

价值观念的嬗变与个体生命的忧思

人是复杂的,人生和社会也是复杂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作家们一直想表达这样的观念——人活着,最重要的并不是物质利益,而是人之为人的尊严和良知。王安忆的《匿名》借人物的嘴说:“人这样东西实在自大极了,以为无所不能……谁能超拔出去,纵观全局?”

《匿名》是身份的剥离,对现实的逆反,自由的渴望……而周大新的《曲终人在》、须一瓜的《别人》、余红的《琥珀城》、许开祯的《大漩涡》、唐达天的《破局》、谷音的《三兄弟》、蔡骏的《天机》则会聚官员、地产商人、女记者、银行行长、服装店老板、普通打工者等各色人物,通过官场、商场、情场等多方的博弈,充分挖掘都市人心中的恐慌,折射出现代人的艰难和操守,要承担更多的时代压力和理想的期望值,触摸到当前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中枢,直面这个时代尖锐难解的心灵疑难。祖阔的《喧城》、冯唐的《女神一号》、谈瀛洲的《灵魂的两驾马车》、高众的《白衣江湖》、张者的《桃夭》、严歌苓的《床畔》揭示了现代知识分子坚守的文化立场,他们在面对种种矛盾与挑战的心理纠结、精神苦闷与情感异动,深刻而温暖地触动了人们心中最柔软、最温存的角落。刘庆邦《黑白男女》中的龙柏煤矿瓦斯爆炸、陈彦《装台》中的刁顺子和他的装台人讨生活的方式,都不因自己生命渺小,而放弃对其他生命的托举与责任,尤其是放弃自身生命演进的真诚、韧性与耐力。马小淘的《慢慢爱》、弋舟的《我们的踟蹰》、朱燕的《飞》以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苦恼和茫然写出人生的苍凉和残酷。在极端物质化的年代,人们对情感的追求、渴望,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这是现代人在选择中纠结不定、身心分离的困境。

但次仁罗布的《祭语风中》、郭严隶《野沙》仿佛更能让人体会出其内心无比坚定的信仰。无论世道怎样变化,你都要具有慈悲的情怀和宽容的心,这样你无论遭受怎样的苦难,都不会沮丧和灰心。人心荒芜了,就要呼唤信仰的回归,弘扬生命的善与德。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