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北京两会:“十三五”盯住非首都功能疏解

关注北京两会:“十三五”盯住非首都功能疏解

图为工人在拆除丰台大红门地区的方仕国际鞋城的标志。罗晓光摄(新华社发)

良方 徐骏作(新华社发)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今后怎么走?在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疏解非首都功能、老城区功能重组、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等话题备受关注。北京市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今年北京将再关停300家污染企业;在老城重组方面,“十三五”期间东、西城将疏解33万人口;在行政副中心建设方面,规划的与中心城相连的多条道路将加快建设。

关停300家污染企业

北京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和“大城市病”问题,已成为群众的高度关切。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北京聚焦城市战略定位、解决“大城市病”的关键环节。2015年,已有326家污染企业、150家低端市场从北京退出。

“争取2016年再关停污染企业300家,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关停退出1200家污染企业的任务。”在北京市人代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介绍,今年北京将以城六区企业为重点,加快产业转移与对接。其中,东、西城生产制造业企业将于2017年底前全部退出,到“十三五”末,朝阳、海淀、丰台与石景山区的生产制造环节也将基本完成退出。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四类功能疏解方面,今年强调‘聚焦、统筹’。”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认为,疏解的关键在于聚焦和统筹。“不仅要聚焦北京的重点疏解领域,比如丰台的南苑乡、西城的动物园地区,也要聚焦疏解的主要承接地,引导企业向集中承接地聚集。”

“统筹”则是将实现城市功能、产业布局、人口布局三方面加以统筹。城市核心区功能将进一步优化提升,腾退出来的空间服务于首都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产业布局随着禁限目录的落实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和空间的调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