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协商
随机分组的充分协商。一般而言,一个协商程序需要参与者进行“大、小组”的充分讨论,而不是开一次大会提提意见就可以当场议价的简单决定过程。各随机抽样的群体全部打乱进行讨论小组的随机分组,使得不同立场和利益的人群可以相互互动,达成整合性的协商结果。然后再在大会协商上,提出各个协商小组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各个群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协商,往往就会形成“多数人沉默,几个人说话”的结果,失去了协商的本来功能。
协商的平等程序。通过科学平等的程序保证的工资协商,让各方参与者对其他人的意见进行充分听取和相互沟通,对决策事项进行相关的质询和答疑,对材料仔细阅读,随机分组而不是选择自己愿意的人协商恳谈,从而避免态度的“极化”。通过具体决策事项的在协商前后的态度量化调查,即使无法在所有事项上的达成一致,也可以形成有效的多数人决策;同时,自己意见没有得到决策采纳的人,也会明白没有采纳的原因。如果在某一个企业内形成持续的工资集体协商决策的机制,相关参与方会自动形成一个决策资源的相互补偿和平衡机制,即参与者不会每次把所有的资源都让企业主或者工人群体一方独占,而是形成一个“相互理解和关怀”的决策效应。
科学量化协商结果。根据每一次工资协商的项目具体内容,制定一个包括参与者对所在企业发展、经济环境等公共事务了解的知识评测内容、项目评价分数、参与过程的民主性评价、参与认同度的评价等内容在内的可以量化的问卷,分前后两次进行,以形成对协商结果的比较,提供科学的态度变化依据。最后公布协商结果,让各方参与者都得以知晓工资集体协商的具体内容。
反观我们过去多年来的许多政策无法落实,就在于具体操作环节上仍然坚持的是传统套路,没有真正应用科学的程序,而延续着“上有千般政策变化,下有一套固定方法”。在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落实上,不能只提供理论合理性与强调政治重要性,而要从科学的可操作的程序入手,“围着灶台转百圈,不如塌身添把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