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

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

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三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政策、新举措,对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新亮点?对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呈现出的新矛盾、新难题、新挑战,提出了哪些战略部署和破解之策?有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亮点一:

首次提出“农民主体地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民主体地位”。从文件内容的布局来看,过去一号文件基本都是按照农业、农村、农民来分割条块进行部署,但今年一号文件打破了这种条块分割,以农民为主体的工作部署贯穿每个部分。

专家认为,这是今年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这几年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很多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有的地方政府用强迫命令、损害农民利益的办法推动流转。今年的文件强调农民利益最大化,可以说是对地方执行中央政策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偏差的矫正。”

郑风田强调,改革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这个理念是放在第一位的。所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其本质上都是为了保障农民利益。

亮点二:

连续四年聚焦现代农业

今年一号文件六大部分中的第一部分标题是“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这是从2013年至今,连续四年聚焦现代农业。

去年,中国粮食生产连续十二年增产,但总的来说,农业的经营规模还非常细小,农业机械化和现代科技普及率还不够,这就造成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成本比较高,质量效益却不高的局面,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专家认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竞争力,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行业,我国现代农业的基础不牢,水利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在物质技术装备、基础设施方面着力,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未来,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补齐四化的“短板”,需要农业生产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使农产品有更多的附加值和增加值。这又涉及农业的生产方式问题和诸多科技问题。应当说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发展方向,确实应下大气力解决这个问题。

亮点三:

力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专家指出,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文件中仅出现一次,但文件内容通篇体现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思路,并作了一系列的政策部署。

“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是聚焦数量问题,主要是结构和效益问题。”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认为,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问题也十分突出。玉米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优质饲草供应不足,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变化。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宋洪远认为,农业自身发展的失衡问题,需要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问题突出表现在,现有的农产品供给不能很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都有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反过来,正因为供给结构的失衡,不仅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有效供给,还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他表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就是围绕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来安排生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也是符合现代化农业本质要求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