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走告别要有“送声”。“三严三实”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我们共产党人讲得就是认真二字,做事要有头有尾,不能虎头蛇尾。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活动,就是要深入人民群众中间去,真诚向人民群众请教,听取批评和建议,改正不严不实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建设“十大建筑”工程时,有1000多户居民要搬迁,居民来访表达不同诉求,周恩来总理亲自接待群众代表,了解情况,解答疑惑,安抚群众情绪,待群众代表临走时,周总理亲自把他们送出办公室门外,并且指示有关部门拨专款为拆迁户修建住房,及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工作。人民大会堂建成后,周总理又邀请拆迁户参观人民大会堂,并请他们在人民大会堂看了一场电影。这一举动,生动诠释了周恩来总理以严的态度,实的行动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临走告别有送声。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周总理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要打心底里尊重群众,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学会换位思考,多替群众着想,及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和反馈工作,久久为功,善做善成,真正做到临走告别有送声。
解决问题要有“回声”。众所周知,“三严三实”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新考验,也是我们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硬性规定,只有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问题,才能确保“三严三实”不走过场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把党风廉政建设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有力整治“四风问题”,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党风政风为之一新。践行“三严三实”是领导干部是一辈子的事。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在全面从严治党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解决问题要有回声。一是切实解决当下问题。要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的态度,到困难多、矛盾突出的地方去,多到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去,多到工作推动不了的地方去,坚持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弱势群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温饱冷暖、上学就业、生老病死、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二是深入剖析问题原因。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劲头深入查找不严不实问题的原因,是不是忽视理论学习,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精神上缺钙,得了软骨病;是不是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弱化,没有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是不是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工作松懈了,标准下降了,方向偏离了。只有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地把做人和做官统一起来,把学习和改造统一起来,把立言和立行统一起来。三是奋力擘画未来美好蓝图。要以“十三五”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三严三实”规划工作,把党的政治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针对“不严不实”问题建制度、立规矩,强化刚性执行,推动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上台阶,用毕生努力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恪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真正做到根植人民、造福人民,确保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