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党中央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系统部署,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国家治理思想。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着“啃硬骨头”和“涉险滩”的复杂局面,必须形成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保障。具体而言,新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
执政理念升华创新。从管制、管理到治理,既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也是党不断求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逻辑主线。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就在不断探索怎样加快建设和全面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党运用国家管制手段在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了成功,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制度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建设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党逐步利用计划、沟通、协调、控制、指导等管理手段,使社会各系统协调有序、良性运行,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架构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入研判国内外形势之后,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所谓国家治理现代化,指的是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在一个既定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管理社会政治事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满足公众需要,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善治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意味着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沟通方式的平行化、执行机制的自愿化,意味着官民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治,意味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最佳状态。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党的执政理念升华创新的重要标志。
体系架构健全完备。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内在地包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核心内容。其中,国家治理体系是一整套紧密联系、互相协调的国家制度,涵盖着对七大领域的治理,即经济领域的市场治理、政治行政领域的政府治理、文化领域的文化和思想道德治理、社会领域的社会治理和实施基层群众自治、生态文明领域的生态治理、国防建设领域的军队治理、党的建设的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能力则涉及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以及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的能力。可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方面。有了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反之,只有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因此,国家治理的七大领域、十方面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较为全面地覆盖到国家治理每个层次和环节,架构起了一个有机、协调、动态和整体的制度运行系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